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荔枝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红颗真珠诚可爱,
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
自向中庭种荔枝。
白话文翻译:
这颗红色的荔枝像真珠一样可爱,
白须老太守为何如此痴迷?
十年来结出的果实又是谁在享受?
我只想在中庭中种下荔枝。
注释:
- 荔枝: 一种热带水果,外表红色,果肉白色,味甜。
- 白须太守: 指年长的地方官员,形象上有白须,代表智慧和老练。
- 十年结子: 形容荔枝从种植到结果的漫长过程。
- 中庭: 意思是院子的中央。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白须太守”可以与古代对老年官员的描绘相关联,体现出对年长者的尊重和对他们痴迷荔枝的调侃。此外,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也常被用来代表美好的生活和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5年-785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希声。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清丽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时期,正值唐朝的繁荣时期,社会上对美食,尤其是荔枝等珍贵水果的追求和喜爱。诗人通过荔枝的象征,反映了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荔枝》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诗的开头以“红颗真珠”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美丽,色彩鲜艳,仿佛是珍珠一般的存在,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接着提到“白须太守”,不仅抒发了对老年人的敬重,同时也通过“痴”字传达出一种幽默感,似乎在揶揄那些对荔枝情有独钟的人。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时间的概念,“十年结子”暗示了种植荔枝的艰辛和漫长,而“自向中庭种荔枝”则表现了诗人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轻松幽默的语调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食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简单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使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颗真珠诚可爱: 通过比喻,形象描绘荔枝的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它的喜爱。
- 白须太守亦何痴: 结合了幽默与调侃,表现出对老年人对荔枝热爱的无奈与尊敬。
- 十年结子知谁在: 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暗示不知谁能共享这份美味。
- 自向中庭种荔枝: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渴望在自己的庭院中种植荔枝,享受生活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颗真珠”将荔枝比作珍珠,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 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轻松而深邃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荔枝: 代表美好、珍贵和生活的享受,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红颗真珠: 通过色彩与形状的对比,表现食物的美观。
- 白须太守: 代表智慧与人生经验,体现对年长者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荔枝的形象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明珠
B. 真珠
C. 金子
D. 水果 -
“白须太守”在诗中的含义是指: A. 年轻的官员
B. 年长的地方官员
C. 农民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十年结子”主要是在强调: A. 荔枝的味道
B. 时间的漫长与人生的无常
C. 种植的难度
D. 生活的丰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邱司业》 - 白居易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荔枝》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将进酒》则是豪放的饮酒作乐,展示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戴叔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