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劳一笑非,忽此坐多时。
当谷寺如井,满山泉可池。
林暄蝉噪早,沙冷笋生迟。
又见老僧说,此中兰最奇。
白话文翻译:
尘世的烦恼一笑而过,忽然间在这里坐了很久。
这座寺庙像深井一样,满山的泉水可以汇成池塘。
林中温暖,蝉鸣早早响起,沙地上凉爽,竹笋生长得慢。
又见老僧说,这里生长的兰花最为奇特。
注释:
- 尘劳:指世俗的烦恼和劳累。
- 当谷:在谷中,这里指寺庙的环境。
- 如井:指寺庙的深邃与宁静。
- 满山泉可池:形容山中泉水丰富,可以汇成池塘。
- 蝉噪:蝉鸣声,表示夏天的到来。
- 沙冷:沙地上凉爽,暗示环境的清幽。
- 笋生迟:竹笋生长缓慢,表达自然生长的节奏。
- 老僧:寺中的老和尚,象征智慧和宁静。
- 兰最奇:兰花在这里生长得特别奇特,象征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代表了当时文人的风格,尤其在写景抒情上有其独特的见解与表达。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某次游览明心寺时,诗人因尘世的烦恼而寻求内心的宁静,借助寺庙的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心境的变化。
诗歌鉴赏:
《剡中明心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开头两句“尘劳一笑非,忽此坐多时”将读者带入一种逃避世俗烦恼的氛围,诗人通过微笑将世俗的忧虑抛诸脑后,进入宁静的境地。在这宁静中,诗人观察到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接下来的描写“当谷寺如井,满山泉可池”,生动地展现了明心寺的环境:深邃的寺庙与丰沛的泉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恬静而又清新的感觉。诗中提到蝉鸣与竹笋的生长,便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体现了夏日的气息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最后一句“又见老僧说,此中兰最奇”,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推崇,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与雅致,老僧的言语更为这份自然之美添上一层哲理的光辉,暗示着内心的追求与对自然的亲近。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劳一笑非:在世俗的烦恼面前,诗人选择微笑面对,暗示心态的转变。
- 忽此坐多时:在宁静的寺庙中,时间似乎停滞,表达出内心的宁静。
- 当谷寺如井:寺庙的深邃与宁静,营造出一种隐秘而神秘的氛围。
- 满山泉可池:泉水的丰富象征着自然的恩赐,暗示诗人对自然的珍惜。
- 林暄蝉噪早:描绘夏天的景象,生动而有活力。
- 沙冷笋生迟:强调自然生长的节奏,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又见老僧说:老僧的智慧为诗增添哲理,指引诗人的思考。
- 此中兰最奇:兰花的高雅象征着纯洁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比作井,突显其深邃。
- 对仗:如“林暄蝉噪早,沙冷笋生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明心寺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劳: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压力。
- 寺: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庇护。
- 泉水: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 兰花:象征高洁与雅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僧”象征着什么? A) 年龄 B) 智慧 C) 劳累
-
“满山泉可池”中的“泉”主要指什么? A) 村庄 B) 水源 C) 花园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C) 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答案:
- B) 智慧
- B) 水源
- A) 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赵嘏《题都城南庄》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现出宁静与思考的意境。
- 赵嘏《题都城南庄》: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剡中明心寺》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