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弟观晚春风雨》
时间: 2025-01-19 22:37: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弟观晚春风雨
作者: 陈著 〔宋代〕
天正宜晴却又非,
云顽未是放开时。
可曾路滑官移缓,
但觉山寒农务迟。
风雨颠狂如醉汉,
乾坤正大亦嬉儿。
阴阳自有人调燮,
牢闭柴门只自规。
白话文翻译
这天本应是晴朗的天气,却偏偏不是,云层厚重,似乎还未放晴。不知道路面是否湿滑,官府的调派是否因此缓慢,但我只感到山中寒冷,农事也因此被耽误。风雨如同醉汉般狂乱,天地间的景象也显得嬉戏般的轻松。阴阳之间自有其调和的法则,我只是把柴门紧闭,安守本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宜:应该,合适。
- 非:否定词,表示不是。
- 云顽:云层厚重、顽固。
- 路滑:道路湿滑。
- 官移:指官府的调派或公务。
- 农务迟:农事迟缓。
- 颠狂:形容风雨非常狂暴,失去控制。
- 嬉儿:轻松、嬉戏的样子。
- 阴阳: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 调燮:调和、调节。
- 牢闭:紧紧关闭。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阴阳"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密切关系,强调自然界的调和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元甫,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常流露出对农事和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正值农忙时节,天气的变化对农事影响显著。诗人通过描写风雨天气,反映出对自然的感受及对农民生计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春时节的风雨天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提出了“天正宜晴却又非”的矛盾,展现出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困惑和无奈。紧接着的“云顽未是放开时”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不稳定,给人以压抑之感。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开始关注人间的情景,问道“可曾路滑官移缓”,暗示着天气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官府工作的拖延以及农事的耽误。这种观察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表现出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怀。
在描绘风雨的场景时,“风雨颠狂如醉汉”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风雨的狂暴,增添了诗的张力。而“阴阳自有人调燮”则引入了哲学思考,表现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一句“牢闭柴门只自规”则是对诗人内心的一种归宿,代表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与自我约束,反映出一种隐逸的情怀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正宜晴却又非:天气本该晴朗,但却是阴沉。
- 云顽未是放开时:云层厚重,似乎不打算散去。
- 可曾路滑官移缓:不知道路是否湿滑,官府的调派是否因此缓慢。
- 但觉山寒农务迟:我只觉得山中寒冷,农忙进度被耽误。
- 风雨颠狂如醉汉:风雨如同醉汉般失控,形象生动。
- 乾坤正大亦嬉儿:天地在风雨中显得轻松自在,似乎在嬉戏。
- 阴阳自有人调燮:阴阳之间自有其调和之道。
- 牢闭柴门只自规:我只将柴门紧闭,自守其规。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风雨比作“醉汉”,生动形象。
- 对仗:结构工整,如“阴阳自有人调燮”与“牢闭柴门只自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人间生活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人生活的影响。
- 山寒:代表农事的延误与生活的困境。
- 柴门:象征着安静与自守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正宜晴却又非”的意思是: A. 天气晴朗
B. 天气阴沉
C. 天气多云 -
“风雨颠狂如醉汉”中的“醉汉”比喻了什么?
A. 人的快乐
B. 风雨的失控
C. 自然的平和 -
诗中提到的“阴阳自有人调燮”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自然法则的调和
B. 人类的主宰
C.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送别》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哀伤,而《次韵弟观晚春风雨》则集中在自然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