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书斋梅 赵蕃 〔宋代〕
忆昨看梅恨不早,而今顾索晚方开。 朝来已作二月暖,花事应怜老境催。 防护可加人漫巧,飘零未免句空哀。 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
白话文翻译:
回忆昨天看梅花时,遗憾花开得太晚,如今梅花终于在晚冬时节绽放。 早晨已经感受到二月的温暖,花事似乎在怜悯我这老去的境遇。 即使人们可以巧妙地保护花朵,但花瓣飘零仍是不可避免,这让人感到空洞的悲哀。 深夜里,我心中耿耿于怀,难以入眠,担心明天的风雨会摧残这些花朵。
注释:
- 忆昨:回忆昨天。
- 顾索:回顾,这里指梅花终于开放。
- 花事:指花的盛开与凋零。
- 老境催:指岁月催人老。
- 防护可加人漫巧:即使人们可以巧妙地保护花朵。
- 飘零:花瓣落下。
- 耿耿:心中不安,难以忘怀。
- 忘寐:无法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创作于晚年,表达了对梅花盛开的喜悦与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晚年所作,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透露出对生命短暂的哀思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哀思。诗中“忆昨看梅恨不早,而今顾索晚方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盛开的期待与遗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朝来已作二月暖,花事应怜老境催”则进一步以春天的温暖来象征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老去的无奈。最后两句“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则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可能被破坏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梅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看梅恨不早”:回忆昨天看梅花时,遗憾花开得太晚。
- “而今顾索晚方开”:如今梅花终于在晚冬时节绽放。
- “朝来已作二月暖”:早晨已经感受到二月的温暖。
- “花事应怜老境催”:花事似乎在怜悯我这老去的境遇。
- “防护可加人漫巧”:即使人们可以巧妙地保护花朵。
- “飘零未免句空哀”:但花瓣飘零仍是不可避免,这让人感到空洞的悲哀。
- “夜深耿耿欲忘寐”:深夜里,我心中耿耿于怀,难以入眠。
- “明日更忧风雨来”:担心明天的风雨会摧残这些花朵。
修辞手法:
- 拟人:“花事应怜老境催”中,将花事拟人化,表达了对老去的无奈。
- 对仗:“忆昨看梅恨不早,而今顾索晚方开”中,通过对比昨天和今天的梅花,形成对仗,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短暂的哀思。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期待、欣赏和担忧,抒发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可能被破坏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丽,同时也象征生命的短暂。
- 二月暖:春天的温暖,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 风雨:象征不确定性和可能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忆昨看梅恨不早”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担忧 D. 欣赏
-
“花事应怜老境催”中,“花事”指的是什么? A. 花的盛开 B. 花的凋零 C. 花的美丽 D. 花的保护
-
诗中“夜深耿耿欲忘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安心 B. 忧虑 C. 喜悦 D. 平静
答案:
- B. 遗憾
- A. 花的盛开
- B. 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坚韧和美丽的赞美。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哀思。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咏书斋梅》与王安石的《梅花》都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哀思,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坚韧和美丽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