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杨同州后却寄》

时间: 2025-01-01 13:30:34

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

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杨同州后却寄
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
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

白话文翻译:

在潘驿桥南与朋友喝醉后分别,在下邽村北清醒时归来。春风是否怪我呢?榆树的叶子和杨树的花纷纷扑面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潘驿:指潘驿桥,是一处地名。
  • 醉中别:在喝醉的时候告别。
  • 醒时归:清醒时回家。
  • 春风怪我君知否:春风是否在怪我,你知道吗?
  • 榆叶杨花:榆树的叶子和杨树的花。

典故解析:

  •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描写友人分别后对春天的感慨,展现出离别的惆怅和春日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别杨同州后却寄》写于白居易与友人分别后,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时的惆怅。这一时期,白居易的生活经历了多次变故,情感丰富而细腻,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诗歌鉴赏:

《别杨同州后却寄》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心境。首句“潘驿桥南醉中别”通过具体的地名和场景设置,营造了一种醉酒后的情境,暗示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接着“下邽村北醒时归”则表现出一种清醒后的现实感,离别的瞬间似乎在醉意中被模糊了,但醒来后又感到分离的真实与痛苦。

“春风怪我君知否”一句中,诗人似乎在与春风对话,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让他想起了友人,而春风是否在怪他则表现出一种自责与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榆叶杨花扑面飞”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榆叶和杨花的飞扬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以短小精悍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传递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春天的热爱,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潘驿桥南醉中别:在潘驿桥南,醉酒之中与友人告别,展现出离别时的恍惚。
  2. 下邽村北醒时归:在下邽村北,清醒时回家的情景,暗示离别后的孤独与反思。
  3. 春风怪我君知否:春风是否在责怪我?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离别的自责。
  4. 榆叶杨花扑面飞:榆树的叶子和杨树的花飞舞而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愁的缠绕。

修辞手法:

  • 拟人:春风是否在怪我,赋予春风以人类情感,使自然与人心相联。
  • 意象:榆叶和杨花成为思念和离愁的象征,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春天中感受到的生命力与无常,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潘驿桥:象征离别的地点。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也带来了思念。
  • 榆叶与杨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愁的滋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与朋友告别?

    • A. 下邽村
    • B. 潘驿桥
    • C. 榆树下
  2.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杨花和榆叶
    • B. 蔷薇和桃花
    • C. 柳树和梅花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 A. 忘却
    • B. 思念
    • C. 责怪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别杨同州后却寄》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壮阔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