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起上肩舁,一杯平旦醉。
晚憩下肩舁,一觉残春睡。
身不经营物,心不思量事。
但恐绮与里,只如吾气味。
白话文翻译:
早晨起床时挑着担子,喝着一杯清晨的酒。
晚上休息时卸下肩上的担子,做了个春天的长梦。
我不去经营世俗的事务,心中也不去思虑烦恼。
只怕那些华丽的衣物,和我内心的气味不相符。
注释:
- 早起:指清晨早起。
- 上肩舁:肩上挑着担子,表示劳作。
- 平旦醉:平旦是指清晨,醉则是饮酒。
- 晚憩:晚上休息。
- 一觉残春睡:意指在春天的夜晚睡得酣畅。
- 身不经营物:身体不去打理世俗的事物。
- 心不思量事:心中也不去计较烦恼的事情。
- 绮与里:绮是华丽的衣物,里是内心的气味,意指外在的华丽与内心的真实感受之间的对比。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思想反映了白居易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关注社会民生,倡导“诗应为民”的理念。
创作背景:
《途中作》作于白居易出行途中,表露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反感。此时,白居易正处于政治生涯的波折期,心境愈发倾向于隐逸与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
《途中作》是一首反映白居易内心世界的诗作。诗中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白居易的早晨和晚上,早起挑担,借酒消愁,晚间卸担,酣然入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简单的生活状态,恰恰是白居易所向往的。他不愿意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选择心灵的宁静。
后两句,在“身不经营物,心不思量事”中,白居易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他不在乎外界的纷扰,只希望内心能够保持一份纯净。然而,“但恐绮与里,只如吾气味”则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尽管他渴望简朴,但对华丽的渴望依然存在。这种矛盾的心理让诗歌更具深度,反映了人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纠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起上肩舁:诗人早起,挑着担子,传达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恬淡。
- 一杯平旦醉:平淡的清晨,酒使得生活更有情趣,暗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
- 晚憩下肩舁:晚上卸去担子,象征着白天的疲惫与对安宁的渴望。
- 一觉残春睡:春天的梦,寓意着美好的时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身不经营物:表达了诗人的超脱,拒绝物质的束缚。
- 心不思量事: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 但恐绮与里:对外在华丽的恐惧,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应被掩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通过“绮与里”比喻外在的华丽与内心的真实,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及对物质的超脱,表达了白居易对内心宁静与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早起:象征新的开始与生机。
- 酒:象征生活的情趣与逃避。
- 担子:象征生活的负担与责任。
- 梦:象征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字是什么?
- A) 子瞻
- B) 乐天
- C) 孟郊
- D) 逸民
-
本诗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战争的反感
-
“但恐绮与里”中,“绮”指的是什么?
- A) 内心
- B) 华丽的衣物
- C) 劳作
- D) 酒
答案:
- B) 乐天
-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B) 华丽的衣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相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与王维的田园诗,前者关注社会民生,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个体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