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御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
诵经凭槛立,散药绕廊行。
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
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天气中穿着轻便的蕉叶衣服,手扶着瘦弱的竹杖,站在栏杆上诵读经文,药香四溢,环绕在廊道之间。黄昏时分,槿花在无风的夜晚缓缓凋落,秋虫在鸣叫,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身心放松,可以休息片刻,尽管生病,但心中依然有愉悦的情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御热:抵御炎热。
- 蕉衣:用蕉叶编织的衣服,轻便清凉。
- 扶羸:扶着瘦弱的竹杖。
- 诵经:诵读经文。
- 散药:散发的药香。
- 暝槿:傍晚槿花。
- 无风落:没有风吹,花瓣轻轻落下。
- 秋虫:秋天的虫子。
- 欲雨鸣:虫鸣声中似乎有下雨的预兆。
- 身闲:身体放松,闲适。
典故解析:
- 槿花:常用以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秋虫:古代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秋天的到来及生命的更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因其诗歌通俗易懂而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关注社会民生,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关怀。
创作背景:
《偶咏》写于诗人年老时,正值身体虚弱,内心却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即使在病痛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诗歌鉴赏:
《偶咏》是一首描写身心状态的诗作,表面上看,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示了自己在生病时的闲适生活,实际上却蕴含了深刻的哲思。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自己穿着蕉衣,手扶竹杖的画面,既表现出诗人对清凉的渴望,也暗示了身体的虚弱。接着,诗人通过诵经和药香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体现出他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通过“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的意象,表达了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槿花的凋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秋虫的鸣叫则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给人以时光流转的感慨。而最后两句“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病痛中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情趣,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乐天派”诗人的个性特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热蕉衣健:诗人在炎热的天气中穿着轻便的蕉衣,显示出他对酷暑的抵御和适应。
- 扶羸竹杖轻:手中扶着一根瘦弱的竹杖,暗示身体的虚弱,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诵经凭槛立:站在栏杆上诵读经文,表现出一种精神寄托和内心的平和。
- 散药绕廊行:药香四溢,营造出一种健康与宁静的氛围。
- 暝槿无风落:黄昏,槿花在无风中轻轻凋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秋虫欲雨鸣:虫鸣声中似乎预示着雨水的到来,自然与生命的循环。
- 身闲当将息:身体放松,表示对生活的享受。
- 病亦有心情:虽生病,但仍保持愉悦的心情,体现乐观向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御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槿花、秋虫,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秋虫的鸣叫仿佛在表达即将到来的雨水,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即使在生病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反映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白居易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衣:象征清凉与舒适。
- 竹杖:代表虚弱与依赖。
- 槿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秋虫:暗示生命的更替与季节的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偶咏》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蕉衣”象征什么?
- A. 冷清
- B. 舒适
- C. 繁华
- D. 凋零
-
“秋虫欲雨鸣”中虫鸣的意象代表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生命的结束
- C. 暴风雨
- D. 远方的呼唤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偶咏》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生活的感受,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