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

时间: 2024-09-19 21:13:28

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

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疾
白居易

闲官卧疾绝经过,
居处萧条近洛河。
水北水南秋月夜,
管弦声少杵声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卧病在床而感到孤寂的心情。他身为闲官,整日卧病,难以外出,周围环境显得萧条,正好靠近洛河。夜晚,水的两岸都映照着秋月,却听不到乐器的声音,唯独听见杵声在响。这让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奈。

注释:

  • 闲官:指没有实权的官员,生活清闲。
  • 卧疾:指因病卧床。
  • 绝经过:没有经过(如往来之人)。
  • 萧条:形容环境冷清、荒凉。
  • 洛河:指洛水,是古代著名的河流,且与许多文学作品相关。
  • 杵声:磨杵声,指用杵打米的声音,通常代表农村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洛河:洛河是古代诗词中常提到的河流,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与许多历史典故相关,比如《离骚》中的“洛水”,表示一种忧伤的情感。
  • 秋月夜:在古诗中,秋月常常象征思念和孤独,许多诗人用其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齐名。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作品多涉及社会民生、政治时事和个人情感。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

创作背景:

《卧疾》是在白居易生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在政坛上经历了多次起伏,处于一种较为消沉的状态。

诗歌鉴赏:

《卧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卧病期间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诗中“闲官”二字,隐含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嘲,既有职务的清闲,也有因病而无法外出的悲哀。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水北水南秋月夜”,在秋夜中,月光洒在洛河两岸,显得格外清冷。此时的“管弦声少杵声多”,令人感受到一种对城市繁华的怀念与对乡村生活的反思。在声音的对比中,诗人更加强烈地感到孤独,乐器的稀少与杵声的频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个人的境遇。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官卧疾绝经过:闲职的官员因病卧床,无法外出与人交往。
  2. 居处萧条近洛河:居住的地方显得荒凉,靠近洛河。
  3. 水北水南秋月夜:秋夜的月光照射在洛河的南北两岸。
  4. 管弦声少杵声多:乐器声稀少,反而听到很多杵打米的声音,象征生活的单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北水南”与“管弦声少杵声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月”和“杵声”,营造出孤独、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孤独与思考,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孤独和思念。
  • 杵声:代表朴素的乡村生活,反映出社会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卧疾》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洛河”是指什么?

    • a) 一条著名的河流
    • b) 一座山
    • c) 一座城市
    • d) 一片森林
  3. 诗中“管弦声少杵声多”的意思是什么?

    • a) 生活繁华
    • b) 孤独的乡村生活
    • c) 人来人往
    • d) 音乐会

答案:

  1. c) 白居易
  2. a) 一条著名的河流
  3. b) 孤独的乡村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更强调对故人的怀念与别离的哀伤。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