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出柴门即是山,
青鞋踏破白云间。
旋偿酒券何时足?
罢诺僧碑尽日闲。
三尺古琴余爨迹,
一枝禅杖带湘斑。
吾庐北望云烟里,
又伴纷纷宿鸟还。
白话文翻译:
走出柴门就见青山,
穿着青鞋踏破白云。
什么时候才能还清酒债?
与和尚的约定让我无所事事。
三尺古琴留下了灶火的痕迹,
一根带有湘江颜色的禅杖。
我在北边的家中远望云烟,
又听到纷飞的归宿鸟鸣。
注释:
- 柴门:柴火门,指乡村的小门。
- 青鞋:青色的鞋子,象征轻松自在的行走。
- 旋偿:很快归还,偿还酒券。
- 酒券:指酒的欠款或债务。
- 罢诺:停止约定,放弃承诺。
- 僧碑:和尚的碑文,可能指某种约定或纪念。
- 三尺古琴:古琴长度三尺,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
- 余爨迹:留下的灶火痕迹,暗示生活的痕迹。
- 湘斑:湘江的斑纹,可能指色彩或风景。
- 云烟:远处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宿鸟:归巢的鸟,象征安宁和归属。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和尚”和“酒券”,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反省。在古代,和尚常常是寄托精神生活的对象,而酒券则是生活的负担。诗人在此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成就卓越。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抱负、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他的生活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失意,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对平淡生活的渴求。
诗歌鉴赏:
陆游的《山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诗的开篇就以“南出柴门即是山”引入,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柴门象征着归隐和宁静,青山则是自然的象征,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在“青鞋踏破白云间”中,青鞋的轻盈与白云的飘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提到“旋偿酒券何时足”,暗示着对生活负担的无奈与期盼,展现了他对过往债务的思考。
“罢诺僧碑尽日闲”中,诗人似乎在放下过去的承诺,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而“三尺古琴余爨迹”则将他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境遇相结合,表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生活的痕迹。
最后的“吾庐北望云烟里,又伴纷纷宿鸟还”则回归自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以及鸟儿归巢的安宁,反映了他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依恋。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哲理,展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出柴门即是山:走出柴门就能看到远处的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青鞋踏破白云间:青鞋轻便,象征行走在美丽的自然之中。
- 旋偿酒券何时足?:思考生活中的困扰,表达对酒债的无奈。
- 罢诺僧碑尽日闲:放下过往的承诺,追求闲适的生活。
- 三尺古琴余爨迹:古琴与灶火的痕迹,表明文化与生活的结合。
- 一枝禅杖带湘斑:禅杖象征修行与生活的联系,湘斑引入地方特色。
- 吾庐北望云烟里:从家中眺望远方,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 又伴纷纷宿鸟还:归鸟的景象,象征归属和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鞋”与“白云”,展现诗人对称的美感。
- 意象:山、云、酒、琴等意象交织,展现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复杂。
- 拟人:将鸟与宿的状态具象化,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生活的思考,陆游在《山行》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学的探索,以及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 柴门:象征着归隐与安宁。
- 青鞋:代表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白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遥远。
- 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象征。
- 禅杖: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云烟:朦胧的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思绪。
- 宿鸟:象征归属感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陆游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青鞋踏破白云间”中的青鞋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负担
-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 C. 归隐的状态
- D. 文化的追求
-
“吾庐北望云烟里”中的“云烟”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忧虑
- B. 自然的美景
- C. 生活的困扰
- D. 归属感
答案:
- B. 宋代
-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 B. 自然的美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山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山水,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的生活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展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