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时间: 2025-01-04 10:38:34

笋生遮狭径,溪涨入疏篱。

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

雨昏鸡共嬾,米尽鼠同饥。

村巷无来客,清羸只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
作者:陆游 〔宋代〕

笋生遮狭径,溪涨入疏篱。
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
雨昏鸡共嬾,米尽鼠同饥。
村巷无来客,清羸只自知。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时节,竹笋在狭窄的小路旁生长,溪水上涨,涌入稀疏的篱笆。
渐渐地,适合分秧的时节到了,正好是煮茧的时候。
天色昏暗下雨,鸡也懒得叫,米饭吃完了,老鼠也因饥饿而来。
村子里没有来访的客人,只有我自己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感到虚弱和孤独。


注释:

  1. :竹笋,竹子的嫩芽,象征春夏生机。
  2. 遮狭径:遮挡着狭窄的小路,描绘出初夏的生机。
  3. 溪涨:溪水上涨,表明雨季来临。
  4. 疏篱: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乡村的宁静。
  5. 煮茧:指将蚕茧煮熟,以获取丝绸,表现农闲时节的劳动。
  6. 雨昏:指天色昏暗,雨下得不大。
  7. 鸡共嬾:鸡也懒得叫,表现出一片闲适的氛围。
  8. 清羸:形容身体虚弱,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风格质朴、真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初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虽身处乡间,但内心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生活的感悟始终未变。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及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初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篇以“笋生遮狭径”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竹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接着“溪涨入疏篱”则描绘了溪水上涨的情景,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力的强盛。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引入自己的生活境遇。诗中提到“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既是反映农事的繁忙,也是与自然节律相结合的写照。而后两句“雨昏鸡共嬾,米尽鼠同饥”则透露出一种生活的困境和诗人的孤独感。雨天的昏暗,鸡的懒惰,米饭的短缺,都构成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一句“村巷无来客,清羸只自知”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在乡村宁静中内心的清冷与孤寂。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陆游深刻的生活观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笋生遮狭径:竹笋生长得茂盛,遮住了小路,暗示夏天的生机。
  2. 溪涨入疏篱:溪水因雨水上涨,湍急地流向篱笆,表现自然的变化。
  3. 渐及分秧候:时节逐渐到来,适合分秧,反映农事的变化。
  4. 还当煮茧时:正是煮蚕茧的时节,强调乡村的生活节奏。
  5. 雨昏鸡共嬾:下雨天,鸡也懒得叫,表现出一种懒散的气氛。
  6. 米尽鼠同饥:米饭吃光了,老鼠也因饥饿而来,暗示生活的窘迫。
  7. 村巷无来客:村庄里没有来访的客人,突显孤独。
  8. 清羸只自知:只有我自己在这里感到虚弱,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喻为生命的象征,深化诗意。
  • 拟人:鸡懒得叫,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使景象生动。
  • 对仗:如“笋生遮狭径,溪涨入疏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对生活的深思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机与希望。
  2. :代表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3. :暗示情绪的沉重与生活的困境。
  4. :象征乡村的闲适与懒散。
  5. :象征生存的困境与无奈。
  6. 村巷:代表着诗人的生活环境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A. 竹笋生长
    B. 溪水上涨
    C. 天昏雨下
    D. 以上皆是

  2. 填空题:诗中“村巷无来客,清羸只自知”表达了诗人的( )。

  3. 判断题:诗中“雨昏鸡共嬾”表现出一种活泼的氛围。(对 / 错)

答案

  1. D
  2.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夏》 朱熹
  • 《夏日南亭怀辛大》 梅尧臣

诗词对比: 陆游的《初夏》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虽同为描写自然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乡村的宁静与个人的孤独,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繁荣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词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