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土孤城空自忙,不知精舍早秋凉。
林间曲折磬三里,天上金光月满堂。
净饭打鱼刳老木,寒灰添火爇明香。
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
白话文翻译:
这座孤零零的城池在尘土飞扬中忙碌着,却不知道静谧的精舍里已是秋天的凉意。
在林间蜿蜒的小路上,传来三里之外的磬声,天上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厅堂。
用清水煮饭,打鱼用老木头做的工具,寒冷的灰烬中添了点火,散发着香味。
在鹁鸠山脚下,溪水的声音很好,流淌入人间,带来了长长的雨意。
注释:
- 尘土孤城:指的是一个孤立的城池,被尘土笼罩,暗示了孤独和繁忙。
- 精舍:指的是清静的居所,通常是寺庙或道观,象征宁静与安逸。
- 磬:一种乐器,通常用于寺庙中撞击发声,象征着宗教的宁静。
- 净饭:清淡的饭食,体现了简朴生活的追求。
- 鹁鸠:一种鸟,常出现在山水诗中,象征自然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泾,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宁静的生活,表现了对喧嚣世事的超脱与向往。
诗歌鉴赏:
《溪雨亭》是一首体现宋代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刘泾通过描绘孤城的忙碌与精舍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尘土孤城空自忙”概括了尘世纷扰,诗人对这种状态的无奈与反思。而后“林间曲折磬三里”,则展现了宁静的自然与宗教氛围,令人心向往之。明亮的月光浸透厅堂,象征着心灵的明晰与安宁。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简单却富有情趣的日常:打鱼、添火、散发香味,这些情景无不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以“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收束,溪水带来的雨意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寄托。整首诗在宁静与喧嚣之间自如转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土孤城空自忙”:
- 描述孤城中人们在尘土中忙碌的景象,表现了世俗的喧嚣。
- “不知精舍早秋凉”:
- 对比精舍的宁静与凉意,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无知与忽视。
- “林间曲折磬三里”:
- 描绘了自然的曲折小道和远处寺庙的磬声,传达出一种静谧之感。
- “天上金光月满堂”:
- 月光洒满厅堂,象征美好与宁静。
- “净饭打鱼刳老木”:
- 描述简朴的生活和对自然的依赖。
- “寒灰添火爇明香”:
- 细腻的生活场景,体现了生活的温暖与情趣。
- “鹁鸠山脚溪声好”:
- 自然的声音带来舒适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流入人间雨意长”:
- 最后一句有着深远的意境,表明自然的声音与人世情感的连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孤城与精舍的对比,突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意象:自然景色与生活细节的描绘,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象征:月光、溪声等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繁忙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土:象征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 精舍:象征宁静的生活与内心的安宁。
- 月光:象征智慧与清明。
- 溪声:象征自然的声音与人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精舍”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学校
C. 农田
答案:A -
“鹁鸠山脚溪声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自然
C. 繁忙的市场
答案:B -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安宁,但更强调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孤独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表现了对酒的寄情与孤独心情,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