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时间: 2025-01-05 09:02:54

松间风未起,万叶不自吟。

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

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

一从别乐天,诗思日已沉。

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

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

微之从东来,威凤鸣归林。

羡君先相见,一豁平生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松间风未起,万叶不自吟。
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
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
一从别乐天,诗思日已沉。
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
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
微之从东来,威凤鸣归林。
羡君先相见,一豁平生心。

白话文翻译

在松林间风尚未起时,万叶之间无人吟唱。
池塘上月亮尚未升起,清辉与傍晚的阴影相伴。
宫廷的乐曲不再独自演奏,埙与篪的音色自成一家。
自从与乐天分别,诗思已日渐沉寂。
吟咏你在洛阳所作的诗,真是经过百炼的金石。
这时我才明白孤鹤的情怀,月光与露水才是知音。
微之从东而来,威凤鸣叫归于森林。
羡慕你们先相见,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注释

字词注释

  • 乐天:指乐天(王勃),为诗人好友。
  • 宫徵:古代乐曲名。
  • 埙篪:分别指一种古乐器和一种古笛。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情感的人。
  • 威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孤鹤情:比喻孤独的情感,源自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 月露为知音:说明月光和露水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象征清冷而又深情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翁,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其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带有自省和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可能是刘禹锡在与友人乐天分离后,因思念而作。诗中表现了对友人及其作品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乐天寄洛下新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开篇以“松间风未起,万叶不自吟”引入,描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在预示着内心的孤寂。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月亮尚未升起,暗示着希望尚未到来。接着,诗人提到友人乐天,他的诗作如同“精绝百炼金”,展现出对友人作品的高度赞美。这种赞美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对友谊的深切怀念。

后半部分的“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则转向了内心的自省,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理解,月光和露水成为了他情感的共鸣者。最后的“羡君先相见,一豁平生心”则是对友人重聚的期盼,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

整首诗在描写与抒情中交织,既有对友人作品的赞美,也有对孤独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间风未起:表现自然的静谧,暗示诗人的内心同样平静却又孤独。
  • 万叶不自吟:无声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形成对比。
  • 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月亮未升起,象征希望未现。
  • 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音乐的呼唤,表明友谊的共鸣。
  • 一从别乐天,诗思日已沉:与乐天分离后,诗人感到思绪的沉重。
  • 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赞美乐天的诗作,强调其艺术的精湛。
  • 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孤独的情感得到理解,象征深沉的友谊。
  • 微之从东来,威凤鸣归林:微之的到来带来期盼与希望。
  • 羡君先相见,一豁平生心:对友人重聚的期待,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比作孤鹤,表现深刻的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清辉同夕阴”与“月露为知音”,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对友谊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孤独。
  • :象征希望与思念。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 :象征孤独与高洁。
  • :象征高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天”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勃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答案:A
  2. “池上月未来”中的“月”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希望
    • C. 孤独
    • D. 诗歌
    • 答案:B
  3. 诗人对乐天的作品持什么态度?

    • A. 轻视
    • B. 赞美
    • C. 忽视
    • D. 怀疑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与刘禹锡的作品在情感深度和自然意象运用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禹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