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雪》原文如下:
瘴疠家家一洗无,更欣余润沃焦枯。
花壼夜冻先除水,衣焙朝寒久覆炉。
松顶积高时自堕,竹枝压重欲相扶。
云开正值春风早,却看晴光满九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瘴疠的霉气已在各家各户一扫而空,大家更是欢欣鼓舞,感受到春雨滋润了干枯的土地。
晚上花盆里的水结冰了,早晨寒意仍在,炉火却已经点燃很久。
松树顶上的积雪在时常的重压下会自行滑落,竹枝因沉重而相互依靠。
云层散去,正值春风吹拂的早晨,不禁看到阳光普照,照亮了整个城市。
注释:
- 瘴疠:指的是潮湿、瘴气等,常用以形容恶劣的环境。
- 家家一洗无:指各家都已扫除瘴气,意指环境的改善。
- 花壼:花盆的意思。
- 焙:烘烤、加热的意思。
- 松顶积高时自堕:松树顶上积雪到了一定程度后会自己滑落。
- 竹枝压重欲相扶:竹子因重雪而弯曲,相互依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独特,常以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关注而著称。陆游的诗词多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人们在经历了瘴疠的侵扰后,迎来春雨滋润的欣喜与希望。
诗歌鉴赏:
《雪》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表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希望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瘴疠家家一洗无”开篇,直接指出了一个社会现象,强调了环境的改善,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诗人用“更欣余润沃焦枯”承接,展现春雨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花壼夜冻先除水,衣焙朝寒久覆炉”描绘了寒冬夜晚的冰冻景象,以及人们为了取暖而生火的情景,流露出一种生活的温暖和人们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第三联“松顶积高时自堕,竹枝压重欲相扶”,则以自然界的现象寓意人情世故,松树和竹子的坚韧代表了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精神,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最后一句“云开正值春风早,却看晴光满九衢”以春天的到来作为全诗的高潮,充满了希望和生机,也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使人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气氛。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瘴疠家家一洗无:描绘了人们在瘴疠影响下的苦恼,但如今已然一扫而空,表现了生活的改善。
- 更欣余润沃焦枯:春雨滋润了干枯的土地,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欢喜。
- 花壼夜冻先除水:夜晚的冰冻情景,展现了寒冬的严酷。
- 衣焙朝寒久覆炉:人们为了抵御寒冷,早已点燃炉火,体现出生活的温暖。
- 松顶积高时自堕:松树顶上的积雪在重压下自然滑落,表达人生的无常。
- 竹枝压重欲相扶:竹子因雪重而相互依靠,象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
- 云开正值春风早:云层散去,春风吹拂,暗示新生的开始。
- 却看晴光满九衢:阳光普照,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世故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花壼夜冻”与“衣焙朝寒”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树和竹子被赋予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向往,蕴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困难的乐观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疠:象征着恶劣环境,代表着生活的艰辛。
- 春雨: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 松树与竹子:代表坚韧与相互支持的精神。
- 阳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瘴疠”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疾病或恶劣环境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植物
-
诗中描绘的“云开正值春风早”意味着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希望
- C. 冬天的结束
- D. 秋天的来临
-
“松顶积高时自堕”中,松树的积雪象征着?
- A. 人生的轻松
- B. 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 C. 人生的富裕
- D. 人生的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雪》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后者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这两首诗在主题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与诗意的表达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