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家洑入沌》

时间: 2025-01-01 14:31:22

过尽巴东巫峡长,荆川鼓棹更茫茫。

避风怕入三江口,乘月贪行百里荒。

夜后逢人尽刀剑,古来踏地皆耕桑。

可怜行路难如此,一簇寒芦尚税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鲁家洑入沌
过尽巴东巫峡长,
荆川鼓棹更茫茫。
避风怕入三江口,
乘月贪行百里荒。
夜后逢人尽刀剑,
古来踏地皆耕桑。
可怜行路难如此,
一簇寒芦尚税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经过巴东的巫峡,心中感受到的漫长与茫然。荆川的鼓声在船桨的划动中更加显得无边无际。诗人避风不敢驶入三江口,乘着明月贪心地向前行驶,结果却是走入荒凉的百里之地。夜晚遇到人,剑拔弩张,古人留下的土地都是耕作的好田,而如今的行路却如此艰难,连一丛寒芦也在征税的场所中。

注释:

  • 巴东: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长江边上的一座城。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风景秀丽,但也暗藏险情。
  • 荆川:指荆州地区,古时是水路要道。
  • 三江口:长江与其支流交汇的地方,风浪较大。
  • 百里荒:荒凉的地方,形容环境的艰苦。
  • 刀剑:指士兵或盗贼,夜行时的危险。
  • 耕桑: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耕种土地和养蚕织丝。
  • 寒芦:指寒冷的芦苇,象征着艰苦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清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出生于江苏常熟。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游历时,心中感受到时代动荡与个人处境的艰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与无奈。

诗歌鉴赏:

《鲁家洑入沌》通过描绘航行的艰难和夜间遇险,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感。诗的开头两句便设置了一个艰难的环境,巴东的巫峡长,形象地传达出旅途的漫长与孤独。荆川的鼓声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尽管前路茫茫,但依然要继续航行。避风而不敢入三江口,展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危险。

“乘月贪行百里荒”,表现出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夜晚遇险的紧张局面。“夜后逢人尽刀剑”,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际关系的危险。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对耕桑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古代社会的安宁与现在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自然与社会的对比,构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尽巴东巫峡长:经过巴东的巫峡,感到时间漫长。
  2. 荆川鼓棹更茫茫:荆川的水面上,鼓声和桨声更显得茫然。
  3. 避风怕入三江口:因避风而不敢进入三江的口岸。
  4. 乘月贪行百里荒:在明月下贪恋地航行,却进入了荒凉的百里之地。
  5. 夜后逢人尽刀剑:夜晚遇到人,皆是刀剑相向。
  6. 古来踏地皆耕桑:古人走过的土地,往往是耕作和养蚕的好田。
  7. 可怜行路难如此:可怜如今的行路是如此艰难。
  8. 一簇寒芦尚税场:连一丛寒芦也在税收的辖制之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过尽巴东巫峡长,荆川鼓棹更茫茫”。
  • 比喻:用刀剑比喻社会的动荡与危险。
  • 象征:寒芦象征着生存环境的贫困与艰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艰难的航行与险恶的环境,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社会变迁带来的不安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东:象征着交通与变迁。
  • 巫峡:隐喻险境与挑战。
  • 三江口:暗示着历史的交汇与冲突。
  • 寒芦:象征生存的艰难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东”位于哪个省?
    A. 湖北
    B. 四川
    C. 湖南
    答案:A

  2.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美
    B. 生活艰辛
    C. 爱情
    答案:B

  3. “夜后逢人尽刀剑”中的“刀剑”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社会危险
    C. 友谊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鲁家洑入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现实的艰辛,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鲁家洑入沌》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