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后菊花二首
寂莫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魇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重阳节后东篱菊花的情景。东篱的环境显得寂静而湿润,露水在花瓣上闪烁,金色的菊花在泥沙中显得格外明亮。世间的人们对于情感的追求似乎没有什么高雅的情趣,只是在重阳节这一天来看菊花的盛开。
注释:
- 寂莫:寂静、孤寂。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通常用来表示隐逸的环境。
- 湿露华:湿润的露水光华,形容清晨露水的美丽。
- 金魇:金色的菊花,"魇"此处可理解为“梦幻”的意思,可能还有“艳丽”的含义。
- 泥沙:泥土和沙土,这里指菊花生长的环境。
- 世情:世俗的情感和情趣。
- 高韵:高雅的情趣和情感,通常与文人情怀相联系。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诗中提到的“重阳一日花”正是指在这一天盛开的菊花,它象征着长寿和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虞,号石湖,宋代诗人、词人。他生于江苏常熟,世称“南宋四大家”之一,以诗、词、散文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后,表现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世情的感慨。菊花在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意义,象征着长寿与高雅。范成大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世俗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借重阳节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与对世俗情感的观察。首句“寂莫东篱湿露华”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湿润的露水在菊花的花瓣上闪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依前金魇照泥沙”描绘了金色菊花的绚丽,尽管它生长在泥沙之中,但依然显得光彩夺目。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也暗示了人们在世俗环境中仍然能找到高雅与美好。
然而,后两句“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则转向对世俗情感的批判。诗人感叹现代人对高雅情趣的忽视,仅仅在重阳这一天关注菊花的盛开,反映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心的失望。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世情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莫东篱湿露华:描绘了一个安静的东边篱笆旁,露水湿润,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 依前金魇照泥沙:金色的菊花在泥沙中依然耀眼,表现出菊花的顽强与美丽。
- 世情儿女无高韵:对世俗情感的批判,表达了对人们缺乏高雅追求的失望。
- 只看重阳一日花:强调人们只在重阳节这一天关注菊花,反映出人们生活的肤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比作“金魇”,突出了它的美丽。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写露水与菊花的关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世俗情感的冷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对高雅情趣的渴望和对世俗无聊的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篱: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湿露华: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 金魇:象征着高雅与美好的事物。
- 世情:指世俗的人情冷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篱”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南边
- B. 东边
- C. 西边
- D. 北边
-
“金魇”在诗中形容的是?
- A. 夕阳
- B. 菊花
- C. 露水
- D. 沙土
-
诗人对世情的看法是?
- A. 积极乐观
- B. 充满期待
- C. 失望与惋惜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饮酒》系列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事的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陶渊明《饮酒》:强调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追求,具有相似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范成大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