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拟元遗山妾薄命辞》

时间: 2025-01-14 15:50:18

无分浴春阳。

独倚蓬窗。

当年悔作嫁衣裳。

待到花时蜂也妒,难诉衷肠。

未羡绮罗香。

自掩啼妆。

思君如月怯更长。

有限年光无限感,魂梦飞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分浴春阳。独倚蓬窗。当年悔作嫁衣裳。待到花时蜂也妒,难诉衷肠。未羡绮罗香。自掩啼妆。思君如月怯更长。有限年光无限感,魂梦飞扬。

白话文翻译:

没有与春日的阳光一同沐浴,我独自倚靠在蓬窗前。往年后悔穿上嫁衣裳。等到花开时,连蜜蜂都显得妒忌,难以诉说心中情感。我并不羡慕华丽的绮罗香,轻轻掩面,忍不住啼哭。思念你如同月亮,更显得漫长。有限的年光,却带来无限的感慨,灵魂和梦境都在飞扬。

注释:

  • 无分:没有分开。
  • 浴春阳: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
  • 蓬窗:竹帘或窗帘,形容简单朴素的窗户。
  • 悔作嫁衣裳:悔恨自己嫁作他人妇。
  • 蜂也妒:蜜蜂也感到嫉妒。
  • 衷肠:内心的情感。
  • 绮罗香:华美的丝绸和香气。
  • 自掩啼妆:自我掩饰泪妆以掩饰悲伤。
  • 思君如月怯更长:思念你如同月亮,显得更加漫长。
  • 有限年光:有限的生命时光。
  • 无限感:无限的感慨和思绪。

典故解析:

“悔作嫁衣裳”出自古代文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表达了对当初选择的悔恨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此类情感在古诗词中常见,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中所承受的无奈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0-1944)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风格典雅而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对爱情的缅怀与追忆之时,反映了作者对往昔的悔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与婚姻中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中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无分浴春阳”,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用“独倚蓬窗”表现出她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向往。接下来通过“悔作嫁衣裳”,将情感的悔恨与追忆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未能如愿的深切遗憾。

“待到花时蜂也妒”,将自然界的生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爱情的挫折与嫉妒。后面的“思君如月怯更长”,则展现了思念之情的绵延与无尽,月亮的意象更增添了一分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有限年光无限感”结束,传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往昔情感的无限追忆,令人感到深思。诗中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分浴春阳”:独自一人,未能与心爱之人共享春日的温暖。
    • “独倚蓬窗”:在窗前孤独地依靠,显现出孤寂。
    • “当年悔作嫁衣裳”:对过去的选择感到后悔。
    • “待到花时蜂也妒”:即使是自然界的蜜蜂也对此感到妒忌。
    • “难诉衷肠”: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
    • “未羡绮罗香”:对华丽的物质并不羡慕。
    • “自掩啼妆”:掩面哭泣,表现出悲伤。
    • “思君如月怯更长”:思念之情如月亮般漫长。
    • “有限年光无限感”:生命虽有限,但感情却是无限的。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月亮,传达出漫长的感觉。
    • 拟人:蜜蜂被赋予了嫉妒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有限年光无限感”,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爱情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所经历的遗憾与思念,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春阳:象征希望与温暖,反映出生命的活力。
  • 蓬窗:朴素的生活环境,代表内心的孤独。
  • 嫁衣:象征着爱情的选择与牺牲。
  • 花时:春天的花开,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
  • :思念与孤独的象征,体现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龙榆生
    • C. 白居易
    • D. 杜甫
  2. “悔作嫁衣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婚姻的赞美
    • B. 对过去选择的后悔
    • C. 对爱情的绝望
    •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思君如月怯更长”意指什么?

    • A. 思念的时间很短
    • B. 思念的时间很漫长
    • C. 思念是快乐的
    • D. 思念是痛苦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两者都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显得柔情,而龙榆生则更显得深沉和忧伤。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龙榆生研究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