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妇词十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诗云王赫怒,吏说相宣威。
假使从公旦,三年便衮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征妇的情景,诗中提到王赫的愤怒,官员们则在传达他的威严。即使我愿意跟随公旦,也要等三年才能返回。
注释:
- 王赫:指王赫(王赫是古代的一个人物,具体是指哪位历史人物还有争议),在此是象征性地提到其愤怒。
- 吏:指官吏,负责传达政令的人。
- 相宣威:意为传达国君的威势。
- 公旦:指周公旦,周朝的贤臣,以德行和才能著称。
- 衮归:衮是古代官服,归是返回,意即回家或归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晚号天柱,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作品风格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征人入伍的背景下,反映了战争对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对妇女的影响。战争使得许多家庭破碎,征妇的心情复杂,既有对丈夫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征妇词十首》通过对征人出征的描绘,展现了征妇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就以“王赫怒”引入,给人一种紧迫感,传达了国家动荡的状态。接着,官吏的威严又暗示了征兵的强制性,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诗中提到的“假使从公旦”,表现了妇人的无奈与对理想归宿的渴望。即使愿意随公旦而去,也需等待三年,突出时间的漫长与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的深切关注。刘克庄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平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云王赫怒:开篇提到王赫的愤怒,立刻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暗示国家的动荡。
- 吏说相宣威:官吏在传达国君的威严,表明征兵的强制性和官府的无情。
- 假使从公旦:表达了妇女的愿望,渴望跟随贤人,寄托了对理想伴侣的向往。
- 三年便衮归:强调等待的漫长,衬托出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王赫怒”与“吏说相宣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王赫的愤怒比作国家动荡,隐喻战争对家庭的冲击。
- 情感对比:将征人的愤怒与妇女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展现征妇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赫:象征权力与愤怒,暗示国家动乱。
- 吏:象征官府的强制与冷酷。
- 公旦:代表理想的伴侣与归宿。
- 衮:象征身份与归属,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赫怒的表现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国家动荡
B. 妇女的思念
C. 个人的愤怒 -
吏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传达威严
B. 表达感情
C. 描绘景象 -
“假使从公旦”中的“公旦”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周公旦
C. 不明确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破阵子》
- 李清照《声声慢》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时期的词作进行对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同样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家国的情感,但辛弃疾的词更多表现出豪情壮志,而刘克庄的《征妇词》则更加细腻,专注于个体的苦痛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