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石城花落江楼雨》

时间: 2025-01-19 19:10:32

石城花落江楼雨,云隔长洲兰芷暮。

芳草岸,各烟雾,谁在绿杨深处住?

旧游时事故,岁晚离人何处?

杳杳兰舟西去,魂归巫峡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天长·石城花落江楼雨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石城花落江楼雨,云隔长洲兰芷暮。
芳草岸,各烟雾,谁在绿杨深处住?
旧游时事故,岁晚离人何处?
杳杳兰舟西去,魂归巫峡路。

白话文翻译:

在石城的花瓣飘落,江楼上细雨纷飞,
云雾隔断了长洲,兰草与芷草在傍晚显得朦胧。
岸边芳草一片,烟雾缭绕,
谁在绿杨的深处栖息呢?
旧时游玩的地方,往事已成往事,
年末离别的人们又该何处去?
那渺渺的兰舟西行,游魂归向巫峡之路。

注释:

  • 石城花落:指石城的花瓣飘落,描绘春天的凋零。
  • 江楼雨:江边楼阁的细雨,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 云隔长洲:云雾将长洲隔开,象征着距离与阻隔。
  • 兰芷:指兰花和芷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旧游:指过去一起游玩的时光。
  • 杳杳:形容远离、渺小,表示舟行的遥远。
  • 巫峡:巫山的峡谷,古时常用作离别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延巳(约903年-960年),字子真,号幽兰,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代表了词的初盛期。他的词作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美好往事的追忆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应天长·石城花落江楼雨》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凄美的自然景象,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渗透在每一句中。开篇便以“石城花落江楼雨”引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花落与细雨形成了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情感的脆弱。接下来的“云隔长洲兰芷暮”,则是在描述美好事物的同时,暗示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此句中的“兰芷”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暗含了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无奈。

“芳草岸,各烟雾,谁在绿杨深处住?”这一句更为诗歌增添了神秘感,绿杨深处的栖息者,似乎是对旧情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接下来的“旧游时事故,岁晚离人何处?”则直接道出诗人的感伤与迷茫,往事如烟,离人何在,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孤独。

结尾处“杳杳兰舟西去,魂归巫峡路”,不仅呼应了诗歌开头的意象,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与对逝去时光的哀叹。巫峡作为离别与归宿的象征,深化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追忆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城花落江楼雨:描绘自然景象,设定离愁的基调。
    • 云隔长洲兰芷暮:强调距离感,愁绪渐生。
    • 芳草岸,各烟雾:描写迷离的意境,象征回忆的模糊。
    • 谁在绿杨深处住?:引发对他人的思念与疑问。
    • 旧游时事故:提及过去的欢乐与失落。
    • 岁晚离人何处?:直接表达对离别的惆怅与无奈。
    • 杳杳兰舟西去:暗示远行与归宿的渴望。
    • 魂归巫峡路:结束时的归属感,哀伤而美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城、江楼与雨等自然元素比作离愁的载体。
    • 拟人:通过“谁在绿杨深处住”拟人化,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如“芳草岸,各烟雾”,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痛苦,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基调中透出浓厚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石城:象征着记忆与过往,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 江楼:象征着离别的场所,承载着孤独与思念。
  • 兰芷:象征着纯洁与理想,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 绿杨: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青春的逝去。
  • 巫峡:象征归宿与离别的交织,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隔长洲”表达了什么?

    • A. 美好的景象
    • B. 距离与阻隔
    • C. 亲密无间
  2. “芳草岸,各烟雾”中的“烟雾”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清晰
    • B. 迷离的回忆
    • C. 美好的未来
  3. 诗中提到的“巫峡”代表了什么?

    • A. 旅程的开始
    • B. 离别与归宿的交织
    • C. 青春的消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冯延巳 vs. 李白:冯延巳的词更加细腻,强调情感的内敛,而李白的诗则更为豪放与奔放。
  • 同一题材:两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冯延巳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语言展现壮阔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
  • 《词典与词学》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