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秋夜》

时间: 2025-01-05 10:12:11

一痕月浸窗棂纸。

廊外风吹梧叶坠。

夜无情,秋有意。

抛个不眠人在此。

忆来惆怅事。

付与画栏烟水。

一种花香露气。

分明是梦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天长·秋夜
作者: 黄之隽

一痕月浸窗棂纸。
廊外风吹梧叶坠。
夜无情,秋有意。
抛个不眠人在此。
忆来惆怅事。
付与画栏烟水。
一种花香露气。
分明是梦里。

白话文翻译

月光洒在窗棂上,像一条细痕。
廊外的风吹落了梧桐叶。
夜晚无情,秋天却有情。
我这个不眠的人在这里沉思。
回忆往事,令人惆怅。
把这些愁苦交给那画栏的烟水。
一阵花香伴着露气扑面而来。
这分明像是在梦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浸润,洒满。
  • 窗棂:窗子的框架。
  • :走廊。
  •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 :落下。
  • 无情:指夜晚冷酷无情。
  • 有意:秋天却有情感。
  • 抛个:抛下的意思,形容失眠状态。
  • 惆怅:因思念而感到忧伤。
  • 付与:交给。
  • 画栏:指用来装饰的栏杆。
  • 烟水:烟雾缭绕的水面。
  • 花香:花的香气。
  • 露气:露水的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典故,但通过月亮、梧桐、露水这些意象,反映了秋夜的凄凉与思绪的缠绵,传达出一种恍若梦中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1686-1754),字汝弼,号秋山,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孤独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夜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应天长·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的哀愁。开篇以“一痕月浸窗棂纸”描绘了月光照耀窗棂的宁静画面,紧接着“廊外风吹梧叶坠”,则引入了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夜晚的无情与秋天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情感的敏感与思考。

“抛个不眠人在此”的自述,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诗人似乎在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眠,思绪万千,回忆往事,令人惆怅。整首词以“付与画栏烟水”结束,给人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仿佛身处于一个迷离的境地,既有现实的无奈,又有梦境的美好。

通过对月光、梧桐、香气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示了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秋夜的孤寂与忧愁,令读者倍感共鸣,也让人反思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静下心来,感受内心的声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痕月浸窗棂纸:夜间月光洒落在窗棂上,形成一条细长的光影,暗示夜的宁静与美丽。
  2. 廊外风吹梧叶坠:外面的风吹动梧桐叶,落下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流逝。
  3. 夜无情,秋有意:夜晚显得冷酷,而秋天却充满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对比。
  4. 抛个不眠人在此: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失眠的状态,抛下自我的沉思。
  5. 忆来惆怅事:回忆过往的事情,感到惆怅与无奈。
  6. 付与画栏烟水:将这些愁苦交给烟水的画栏,画面如梦,带有虚幻的色彩。
  7. 一种花香露气:描绘了秋夜的花香与露水,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8. 分明是梦里:最后一句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痕”,表现出轻柔与美丽。
  • 拟人:将夜晚与秋天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夜无情,秋有意”,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折射出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展现了深邃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
  • 梧桐叶:象征生命的流逝与秋天的到来。
  • 花香:象征美好与纯洁。
  • 露水:象征清新与短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深切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无情,秋有意”反映了怎样的情感对比?
    A. 自然与人情
    B. 夜晚与白天
    C. 孤独与热闹

  2. “付与画栏烟水”中的“烟水”指的是什么?
    A. 现实
    B. 梦境
    C. 自然景象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秋水共长天一色》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声声慢·秋水共长天一色》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强调了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往事的思念。相比之下,黄之隽的《应天长·秋夜》则更注重自然与自我的结合,展现了孤独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黄之隽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