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致明听琴》

时间: 2025-01-01 14:06:26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白话文翻译:

这位病重的老翁不再发怒,静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那把枯竭的古琴上。
如果没有这把枯琴作为寄托,又有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情感呢?
身体的痛苦难道真的能忘却吗?真正的道理又在于当下的宁静。
在那老樟树下,琴音悠扬,仿佛在轻轻摇曳着。

注释:

  • 咄咄:指发怒或责备的声音,形容老翁不再发怒。
  • 琅然: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倘无:如果没有。
  • 孰表:谁来表达。
  • 形忘岂知病:身体的苦痛是否真的能被忘却。
  • 道在宁复今:真正的道理在于当下的宁静和安宁。
  • 龙蟠老樟:指一棵古老的樟树,给人以稳重、悠久之感。
  • 觱发:古琴的琴弦,琴音的象声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字子翚,号季和,晚号“老樵”,以其诗歌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并且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子翚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疾病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诗人感受到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音乐的依恋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病翁与古琴的关系,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病重的老翁,他不再发怒,反而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寄托在枯琴之上。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老翁的沉静与淡泊,也暗示了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载体。古琴在诗中不仅是乐器,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的设问,强调了古琴在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没有这把琴,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这句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依赖与对理解的渴望。

“形忘岂知病”,则是对身体病痛的深刻反思,似乎在问,身体的痛苦能否被真正遗忘?诗人在此处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透露出一种哲学的智慧:真正的道理在于当下的宁静,而非对过往的执念。

最后一句“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古琴的音色在老樟树下悠扬荡漾,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中那种短暂而美好的时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音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堪称一幅动人的生命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翁不咄咄:描写了老翁病重,但不再发怒,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2. 琅然寄枯琴:古琴的声音清澈悦耳,成为了老翁情感的寄托。
  3.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没有古琴,谁能理解我的心情?
  4. 形忘岂知病:身体的痛苦是否真的能被忘记。
  5. 道在宁复今:真实的道理在于当下的宁静。
  6. 龙蟠老樟下:描绘了一个古老而稳重的环境。
  7. 觱发摇长音:琴音悠扬,传达出一种深远的韵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琴比作情感的寄托,暗示内心深处的感受。
  • 拟人:琴音似乎在表达情感,赋予音乐以生命。
  • 对仗:如“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创造出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音乐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音乐,诗人找到了一种寄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病翁:象征着衰老与疾病,反映了人类生命的脆弱。
  2. 枯琴:代表着艺术的力量与情感的寄托。
  3. 老樟:象征着稳重和悠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
  4. 长音:音乐的延续,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翁不咄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发怒
    • B. 宁静
    • C. 忧伤
  2. “琅然寄枯琴”中的“琅然”指的是什么?

    • A. 清脆的琴声
    • B. 哀伤的曲调
    • C. 淡淡的叹息
  3. 诗中提到的“龙蟠老樟下”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稳重与安静的环境
    • C. 抗争与不屈

答案:

  1. B. 宁静
  2. A. 清脆的琴声
  3. B. 稳重与安静的环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琴歌》- 李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次韵致明听琴》: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次韵致明听琴》则强调音乐作为情感寄托的力量,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介绍宋代诗人的诗作背景与风格。
  • 《古琴艺术与文学》- 探讨古琴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 《刘子翚年谱》- 对刘子翚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