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教授题子应山斋》

时间: 2025-01-19 19:54:07

芒鞋竹杖日随身,所向逍遥乐任真。

强健挂冠非矫俗,荣华得路转迷人。

爱山兀兀常心醉,与世悠悠只貌亲。

最晚论交欣得子,一樽犹足慰漂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吴教授题子应山斋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芒鞋竹杖日随身,
所向逍遥乐任真。
强健挂冠非矫俗,
荣华得路转迷人。
爱山兀兀常心醉,
与世悠悠只貌亲。
最晚论交欣得子,
一樽犹足慰漂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诗人以“芒鞋竹杖”作为自己生活的象征,描绘出一种自在无拘的状态,随时随地都能享受生活的乐趣与真实的自我。诗人强调,拥有强健的身体和高洁的品格,才不是追求世俗名利的表现;而在获得荣华富贵的道路上,往往会迷失自我。诗人对大山的喜爱让他心醉神迷,对世俗的关系则保持一种表面的亲近。最后,诗人以“论交得子”来表达朋友之间的真情,尽管世事沧桑,一杯酒仍能安慰漂泊的心灵。


注释

  1.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鞋,象征简朴的生活。
  2. 竹杖:竹制的拐杖,表示闲适与自由。
  3. 逍遥:形容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状态。
  4. 强健挂冠:指身体健康,愿意放弃官职。
  5. 荣华:指名利和富贵。
  6. 兀兀:形容高耸的样子,常用于形容山。
  7. 悠悠: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8. 漂沦:指漂泊和困顿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应山,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悠远著称。他生于士大夫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崇尚自然与真诚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吴教授交游时,吴教授的题字激发了他对自然、生活、友情的思考与感悟。在当时,士人纷纷追求名利,刘子翚则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开篇以“芒鞋竹杖”描绘了自然、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状态中随心所欲,享受生活的乐趣。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对世俗的批判逐渐展开,他认为身体的强健与高洁的品格才是抵御世俗诱惑的真正力量。

诗中“爱山兀兀常心醉”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山的高耸使他感到心灵的陶醉,与世俗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而“与世悠悠只貌亲”则显示出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虽然他与世人为表面上的亲近,但实则保持一种清醒的距离。

最后两句“最晚论交欣得子,一樽犹足慰漂沦”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尽管人生漂泊,但有心友相伴,一杯酒足以抚慰心灵的孤寂。整首诗在清新脱俗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的坚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芒鞋竹杖日随身:象征简朴自在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2. 所向逍遥乐任真:表达了追求自由的态度,不受外物的束缚,乐于真实的自我。
  3. 强健挂冠非矫俗:强调保持身体健康与清白的品格,不为世俗的名利所动。
  4. 荣华得路转迷人:指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
  5. 爱山兀兀常心醉: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山的高耸让人愉悦。
  6. 与世悠悠只貌亲:人与人之间表面的亲近,实际上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7. 最晚论交欣得子:强调与朋友之间的真诚交流,互相欣赏与支持。
  8. 一樽犹足慰漂沦:在漂泊的生活中,朋友的陪伴和一杯酒足以抚慰心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芒鞋竹杖”比喻简单自在的生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呈现出对称的美感。
  • 排比:通过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批判,传达了诗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超脱与自在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芒鞋:象征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
  2. 竹杖:象征闲适与自由。
  3. :象征高远与心灵的寄托。
  4. :象征友情与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名利的态度?
    A. 芒鞋竹杖日随身
    B. 强健挂冠非矫俗
    C. 最晚论交欣得子
    D. 爱山兀兀常心醉

  2. 填空题:诗中“与世悠悠只貌亲”意在表达诗人与世俗的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荣华富贵是人生的目标。(对/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答案

  1. B
  2. 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