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士咏·长沮桀溺
作者: 吴筠 〔唐代〕
贤哉彼沮溺,避世全其真。
孔父栖栖者,征途方问津。
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
耦耕长林下,甘与鸟雀群。
白话文翻译:
这位隐居于沮水与桀溺之地的人真是贤德,他避世而保留了真实的自我。孔子所提倡的那种安宁的生活方式,正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行踪和藏身之处虽然不同,言语与沉默又岂能同样被比较呢?他甘愿在林下与鸟雀为伴,过着耕耘的生活。
注释:
- 沮溺:地名,指沮水与桀溺,象征隐逸之地。
- 贤哉:赞美之词,意为“多么贤明”。
- 孔父:指孔子,寓意为追求理想生活的人。
- 征途:旅途,寻求之路。
- 行藏:行动与藏身,指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处境。
- 耦耕:指与人共耕,也可指与自然和谐共处。
典故解析:
- 孔父栖栖者:提到的孔子,代表儒家思想,强调理想的隐逸生活。
- 鸟雀群: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出一种归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筠,唐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崇尚自然与隐逸,常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使得许多诗人渴望归隐,吴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高士咏·长沮桀溺》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诗中“贤哉彼沮溺”开篇即将隐士的高洁品德与世俗生活对立,传达出对隐逸者的赞美。接着,作者提到孔子,作为追求理想生活的代表,表明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通过“行藏既异迹”,吴筠强调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独特的,不能随意比较,进一步深化了对隐士生活的理解。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隐士甘愿与鸟雀为伴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渴求。这种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整体来看,诗作不仅反映出对隐逸者的赞美,更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哉彼沮溺:赞美隐士的品德,强调其超凡脱俗。
- 避世全其真:强调隐士选择远离世俗,保持真实的自我。
- 孔父栖栖者:提到孔子的隐逸生活,象征理想的追求。
- 征途方问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探索。
- 行藏既异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难以比较。
- 语默岂同伦:言语与沉默的选择同样具意义。
- 耦耕长林下:隐士乐于在自然中耕作,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 甘与鸟雀群:愿意与自然生灵为伴,追求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与鸟雀共处,传达自由与宁静。
- 对仗:如“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探讨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强调个人的选择与价值,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沮溺:象征隐逸与自然,代表着安静与和谐。
- 孔父:代表儒家理想,强调道德与智慧。
- 鸟雀:象征自然界的自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孔父”指的是谁? A. 孟子
B. 荀子
C. 孔子
D. 老子 -
“贤哉彼沮溺”中的“贤”字意思是?
A. 聪明
B. 高尚
C. 仁爱
D. 忍让 -
诗中隐士与鸟雀的关系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C. 竞争
D. 孤独
答案:
- C. 孔子
- B. 高尚
- B. 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山中问答》(贾岛):探讨隐逸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吴筠的《高士咏》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但吴筠更侧重于哲学思考,而陶渊明则倾向于描绘田园的具体场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这些书目和文章可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