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箫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清脆的箫声悠远而深沉,使人思绪万千。夜晚的秦楼让人思念已去的人,清澈的天空中那个人已经离去,而大海中凤鸟也难以寻觅。音韵的和谐与云的飘渺似乎隔绝了联系,微弱的音响像是沉入水中。诗人将自己九成的情感寄托在高阁之上,静静地聆听着箫声的芳韵。
注释
- 清籁: 清远的箫声,籁是指竹笛或箫的声音。
- 愔愔: 形容安静、沉静的样子。
- 秦楼: 指古代的秦地楼阁,象征着思念之情。
- 碧空: 清澈的天空,象征着明净和孤独。
- 沧海凤: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难以相见的亲人或恋人。
- 杳妙: 形容幽深而奇妙。
- 九成意: 表示大部分的情感,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的深切怀念。
- 高阁: 高高的楼阁,象征着遥望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约公元840年-约900年),字季白,唐代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其诗风兼具清丽与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箫》一诗通过清籁的声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孤独而深沉的思考空间。开篇的“清籁远愔愔”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箫声如水珠般滴落,令人心生遐思。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秦楼”,这是一个引发思念的地方,夜深人静时,过往的记忆更加清晰,思念的情感愈加浓烈。
“碧空人已去”一句,仿佛将读者带到一个空旷的夜空之下,孤独感油然而生。大海中的“凤”似乎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或理想,难以寻觅,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接下来的句子“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展现了诗人对音韵的追求,他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和谐,但又感到它如云般遥不可及,最终沉入水中,象征着思绪的沉淀与无奈。
最后一句“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则是诗人将心中绝大部分的情感寄托在这高阁之上,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既孤独又高远的境界,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籁远愔愔: 通过“清籁”引入箫声,营造出远离尘嚣的静谧,与“愔愔”形成呼应,暗示深沉的思考。
- 秦楼夜思深: 秦楼作为思念的象征,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夜晚的寂静使思念更加浓烈。
- 碧空人已去: 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怀念,碧空象征着明亮与空虚的对比。
- 沧海凤难寻: 凤鸟的难寻象征着理想或爱情的遥不可及,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失落。
- 杳妙和云绝: 描绘了音韵的神秘与孤独,给人一种飘渺而无法触及的感觉。
- 依微向水沉: 微弱的音响如同沉入水中,象征着思绪的沉淀。
- 还将九成意: 诗人将大部分情感寄托在音乐之上,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
- 高阁伫芳音: 高阁象征着思考与追求,芳音则是对音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凤难寻”比喻对理想或亲人的追寻,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 “音响沉入水中”赋予了音韵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情感沉郁而细腻,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籁: 代表音乐,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 秦楼: 代表思念的地方,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变迁。
- 碧空: 代表孤独与空虚,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沧海: 代表广阔与无奈,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高阁: 代表追求与思考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清籁远愔愔”中“清籁”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箫声
D. 雨声 -
填空题: “碧空人已去,沧海__难寻。” (填入合适的字)
-
判断题: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对/错)
答案:
- C
- 凤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 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孤独的情感,但更加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 李白的《月下独酌》: 通过月光与饮酒表达孤独与自由,情感更加豪放,与张祜的细腻相比,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张祜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