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秋雨后丹桂再华》

时间: 2024-09-19 20:38:30

人间大抵情难问。

又使香成阵。

被风吹上最高楼。

到此无因无地可埋愁。

刹那毕竟谁留住。

但记当时句。

指尖回味已生凉。

多少伤心微末替人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间大抵情难问。又使香成阵。被风吹上最高楼。到此无因无地可埋愁。刹那毕竟谁留住。但记当时句。指尖回味已生凉。多少伤心微末替人尝。

白话文翻译:

人间的情感大致难以询问,又让芬芳成阵,被风送到最高的楼阁。到这个地步,已无处可埋藏忧愁。刹那间究竟谁能留住这些情感?只记得当时的诗句,指尖回味已然生凉。多少微末的伤心,替人默默品尝。

注释:

  • 人间:指世间、现实生活。
  • 情难问:情感难以询问、探知。
  • 香成阵:香气凝聚成阵势,形容香味浓烈。
  • 无因无地可埋愁:没有理由和地方可以埋藏自己的忧愁。
  • 刹那:瞬间、短暂的时间。
  • 回味已生凉:回想起往事,心里感到清冷、悲凉。
  • 伤心微末:细微的伤心,形容情感的细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反映了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这在传统诗词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其作品常常结合古典的形式与现代的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雨之后,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在秋雨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凋零与内心的孤独,故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虞美人 秋雨后丹桂再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典诗词,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无奈。开篇即以“人间大抵情难问”引出主题,强调了情感的难以捉摸。接着通过“香成阵,被风吹上最高楼”描绘了秋天的桂花香气,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诗人感慨“无因无地可埋愁”,表现出一种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之后,诗人回忆起往昔的佳句,虽已生凉,但仍依稀可感。最后一句“多少伤心微末替人尝”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微小却深刻的伤痛的共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融合了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感悟。尤其是在秋雨的氛围中,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变化巧妙结合,令读者在品味诗句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大抵情难问:人间的情感大致上难以探询,表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无奈。
  2. 又使香成阵:香气在风中聚集,传达出美好事物的存在。
  3. 被风吹上最高楼:香气随风而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飘渺与遥不可及。
  4. 到此无因无地可埋愁:此时此刻,已无处可埋藏愁苦,显现出孤独与无助。
  5. 刹那毕竟谁留住:瞬间的美好与情感,谁能真正留住?
  6. 但记当时句:回忆起当时的诗句,强调记忆的珍贵。
  7. 指尖回味已生凉:回忆之中感到心凉,表现出情感的凋零。
  8. 多少伤心微末替人尝:细微的伤心,深刻地影响着他人,揭示了情感的普遍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成阵”,将香气比作阵势,形象生动。
  • 拟人:如“被风吹上最高楼”,赋予香气以动感。
  • 对仗:如“无因无地可埋愁”与“刹那毕竟谁留住”,形成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雨:象征着忧伤与凋零的季节。
  2. 丹桂:象征着美好、芬芳的事物。
  3. :象征着记忆与情感的细腻。
  4. :象征着人生的高处与远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情感难以捉摸的感受? A. 香成阵
    B. 情难问
    C. 多少伤心微末

  2. 诗中提到的“刹那”指的是什么? A. 微小的事物
    B. 瞬间的美好
    C. 过去的回忆

  3. “指尖回味已生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哀伤
    C. 高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而石任之则更注重于自然与内心的结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情感》
  • 《中国现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