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隐龙宫倚碧山,烟霞缥缈锁禅关。
水帘挂洞谁收捲,野鸟巢林自往还。
清磬声随青霭散,高僧心与白云闲。
群公况复同游赏,樽酒何妨展笑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罗汉寺的美丽景象:隐约可见的龙宫依偎在青翠的山中,烟雾缭绕中禅关显得神秘而宁静。水帘悬挂在洞口,谁来收起这幅美景呢?野鸟在树林中自由往来。清脆的磬声随着青烟飘散,和尚的心情与白云一样悠闲。众多朋友聚在一起游玩赏景,举杯畅饮,何妨展现我们的笑颜呢?
注释:
- 隐隐:形容不清楚、模糊的样子。
- 龙宫:传说中水中的宫殿,此处可能形容寺庙的神秘。
- 碧山:青翠的山。
- 烟霞:云雾和霞光,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象。
- 水帘:水流如帘,形象的描绘。
- 清磬:清脆的磬声,寺庙中常用的乐器。
- 高僧:修行高深的和尚。
- 群公:众多的朋友或文人。
- 樽酒:酒杯,代表饮酒的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煦,明代诗人,以其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展现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罗汉寺》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人们常常聚集于山水之间,吟诗作对,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寄托。诗中描绘的场景很可能是作者在游览罗汉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人聚会的愉悦。
诗歌鉴赏:
《罗汉寺》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的诗。诗中林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龙宫、烟霞、清磬、野鸟等意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秀丽与禅宗的宁静。首联“隐隐龙宫倚碧山,烟霞缥缈锁禅关”通过对远山和烟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一股超脱世俗的禅意。
接下来的“水帘挂洞谁收捲,野鸟巢林自往还”表达了自然界的自由与和谐,水帘的悬挂与野鸟的往返,暗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此时,清磬声响起,带来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安宁,正如“高僧心与白云闲”所体现的那样,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中,诗人以“群公况复同游赏,樽酒何妨展笑颜”展现了与友人聚会的欢快情景,折射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人生哲理,表达了对于友谊、快乐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隐龙宫倚碧山:描绘出龙宫在青山中的隐约景象,暗示神秘和美丽。
- 烟霞缥缈锁禅关:烟雾缭绕,给禅宗的关口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水帘挂洞谁收捲:水帘如帘子般悬挂在洞口,令人思考谁来收起这美景。
- 野鸟巢林自往还:野鸟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往来,象征自然的和谐。
- 清磬声随青霭散:清脆的磬声随青烟飘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高僧心与白云闲:高僧的心境与白云一样悠闲自得,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群公况复同游赏:与众多朋友一起游玩,增添了诗的欢快气氛。
- 樽酒何妨展笑颜:饮酒作乐,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帘挂洞”比喻水流的美丽。
- 拟人:如“高僧心与白云闲”,赋予了白云情感。
- 对仗:如“隐隐龙宫”和“烟霞缥缈”,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和友人聚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惜,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宫:象征着神秘和灵性。
- 烟霞:代表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 水帘:象征着自然的柔美与流动。
- 高僧:象征着智慧和内心的宁静。
- 白云: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隐隐龙宫”所描绘的景象是? A. 清晰可见
B. 模糊不清
C. 远在天边
D. 明亮耀眼 -
诗中提到的“高僧”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财富
C. 智慧与宁静
D. 战斗 -
“樽酒何妨展笑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生活的无奈
B. 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
C. 对自然的排斥
D.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山水与人文的结合。
- 李白的《庐山谣》:充满了豪情壮志,与《罗汉寺》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林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山水诗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