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

时间: 2025-01-01 09:32:18

衣钵真传道独尊,何年镇幻此山门。

留衣人去堂犹在,瘗舌坟空迹尚存。

老树笼烟侵岁月,落花啼鸟自朝昏。

要知不二门中事,共把残碑细讨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衣钵真传道独尊,何年镇幻此山门。
留衣人去堂犹在,瘗舌坟空迹尚存。
老树笼烟侵岁月,落花啼鸟自朝昏。
要知不二门中事,共把残碑细讨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道教思想的传承与时间的无情。诗人感慨,传道的衣钵和教义至今仍被尊崇,不知道何时这座山门成为了镇压虚幻的所在。虽然传道的人已经离去,但寺堂依然存在,连同那些埋葬着先贤的坟墓,依旧留有痕迹。老树在烟雾中笼罩,似乎在侵蚀着岁月的流逝,落花和啼鸟则伴随朝夕的变迁。想要理解这“不二门”的道理,不妨一起仔细讨论那残余的碑文。

注释:

  • 衣钵:指传授佛法的法器,象征着教义的传承。
  • 镇幻:镇压幻象,表明对虚幻事物的警惕。
  • 留衣人:指传教者或道士。
  • 瘗舌:指埋葬的地方,可能指代说法者的坟墓。
  • 不二门:道教或佛教中的一种理念,强调真理的统一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煦,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关注道教、佛教等哲学思想而闻名。其诗风既有古典韵味,又充满哲理性。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灵山寺》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宗教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衣钵真传道独尊”,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主题,即对教义的尊重与追寻。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些曾经在此教导的先贤,感叹他们的离去和教义的延续。后面的“留衣人去堂犹在”则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恒常,尽管人已离去,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老树笼烟侵岁月,落花啼鸟自朝昏”,用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老树似乎在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而落花和啼鸟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最后,诗人提出要深入理解“不二门”的道理,这不仅是对宗教教义的探讨,也是对自身信仰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对宗教、时间和生命的多重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衣钵真传道独尊:强调宗教教义的尊崇与传承的重要性。
    • 何年镇幻此山门:探询山门的历史与传说。
    • 留衣人去堂犹在:传教者虽已离去,场所仍存。
    • 瘗舌坟空迹尚存:先贤的遗迹依旧留存,历史痕迹显著。
    • 老树笼烟侵岁月:自然景象反映时间的流逝。
    • 落花啼鸟自朝昏:生命的短暂与循环,一种哲理的思考。
    • 要知不二门中事,共把残碑细讨论:邀请他人共同探讨宗教哲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老树的烟雾,形象生动。
    • 拟人:老树似乎在“笼烟”,表现出生命的沉重与历史的积淀。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得语言更具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灵山寺的描绘,探讨了宗教的传承、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与哲理的深邃,表现了对历史与信仰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衣钵:象征着教义的传承与宗教信仰。
  • 老树: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见证。
  • 落花啼鸟: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循环。
  • 残碑:历史与记忆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教义与故事。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衣钵”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教义传承
      • C. 自然景象
    2. “落花啼鸟自朝昏”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静止
      • B. 生命的短暂
      • C. 人生的快乐
    3. “不二门”指的是?
      • A. 传教者的身份
      • B. 教义的统一性
      • C.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比较林煦的《灵山寺》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哲理,但《灵山寺》更强调宗教的教义传承,而《鹿柴》则聚焦于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林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