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作者:张抡 〔宋代〕
灯花挑尽夜将阑。
斜掩小屏山。
一点凉蟾窥幔,
钏敲玉臂生寒。
起来无绪,
炉薰烬冷,
桐叶声干。
都把沈思幽恨,
明朝分付眉端。
白话文翻译:
夜色将尽,灯下的花影已挑尽。
小屏风斜掩,似乎隐约可见山影。
一轮凉月透过帷幔,
玉钏轻轻敲打,令人感到一丝寒意。
我起身却无心思,
炉火已经熄灭,
桐树叶子发出干枯的声响。
满腹的思绪和幽怨,
都要明天早晨传递给眉梢。
注释:
- 灯花:指灯下的花影。
- 阑:尽,完结。
- 斜掩:斜着掩盖。
- 凉蟾:指月亮,寓意清冷。
- 钏:玉制的手镯。
- 生寒:产生寒意。
- 无绪:没有心思。
- 炉薰:炉中熏香之意。
- 桐叶声干:桐树的叶子因干燥而发出的声音。
- 沈思幽恨:深沉的思索和隐秘的怨恨。
典故解析:
“钏敲玉臂”中的“钏”是古代女子所佩戴的饰物,象征着女子的娇美与温柔。月亮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清冷与孤寂,结合在此处,显得愈发凄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抡,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其作品通常充满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精神世界的时期,诗人通过夜晚的静谧与孤独,传达内心的烦恼与无奈。
诗歌鉴赏:
《朝中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头的“灯花挑尽夜将阑”,以灯光的熄灭象征着夜的结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新一天,却也带来了对过往的沉思。接下来的描绘中,斜掩的小屏风和凉爽的蟾光,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夜画。诗人通过“钏敲玉臂生寒”传达出一种孤独的美,月光透过帷幔,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引发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中“起来无绪,炉薰烬冷,桐叶声干”更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冷清。夜深人静,周围的景象都似乎在与他共鸣,传递着一种无言的悲伤。最后一句“明朝分付眉端”则是对未来的期盼与隐忧,似乎希望在明天能有一个解脱,或者是将心中的幽怨诉说出去。
整首词以夜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深思,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灯花挑尽夜将阑”:夜晚即将结束,灯下的花影也已消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斜掩小屏山”:小屏风斜掩,山影隐约可见,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一点凉蟾窥幔”:月亮透过帷幔,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钏敲玉臂生寒”:玉钏轻轻敲打,令人感到一丝寒意,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绪。
- “起来无绪,炉薰烬冷”:起身却无心思,炉火已冷,象征着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 “桐叶声干”:桐树叶子发出干枯的声响,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氛围。
- “都把沈思幽恨,明朝分付眉端”:满腹的思绪与幽怨,期待在明天能有所表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凉蟾”比作月亮,突显其冰冷的特质。
- 拟人:桐叶声干,赋予自然声响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起来无绪,炉薰烬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索,借助夜景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灯花:象征着温暖与生活的希望。
- 凉蟾:象征着孤独与清冷,常常与思念相伴。
- 炉火:象征着温情与温暖,但此时已熄灭,表现出失落。
- 桐叶声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花挑尽夜将阑”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夜晚的结束
- B. 生活的美好
- C. 对未来的期待
-
“钏敲玉臂生寒”中的“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玉制饰物
- C. 一种乐器
-
诗人希望在明天能分付什么?
- A. 忧愁
- B. 快乐
- C. 生活的希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抡的《朝中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突出对爱情的思念和追忆,而张抡则侧重于内心的孤独和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抡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