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5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
作者:钱起
宁辞园令秩,不改渊明调。
解印无与言,见山始一笑。
幽人还绝境,谁道苦奔峭。
随云剩渡溪,出门更垂钓。
吾庐青霞里,窗树玄猿啸。
微月清风来,方知散发妙。
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栖偃。
赖遇无心云,不笑归来晚。
鸣鸠拂红枝,初服傍清畎。
昨日山僧来,犹嫌嘉遁浅。
托君紫阳家,路灭心更远。
梯云创其居,抱犊上绝巘。
杏田溪一曲,霞境峰几转。
路石挂飞泉,谢公应在眼。
愿言携手去,采药长不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辞去官职,也不愿改变陶渊明的那种闲适风范。虽然解开了印章,没有人可以与我诉说,但当我见到山川,我便忍不住微笑。隐居的人远离尘世的喧嚣,谁说在山中奔波是苦呢?随云渡过小溪,出门后更是将钓竿垂下。我居住在青霞之中,窗外的树上传来猿啼。微月伴着清风而来,这才明白散发的妙处。丘壑的趣味如此,暮年才开始在此栖息。感谢无心遇见的云,不以归来晚而笑。鸣鸠在红枝上轻拂,初春的服饰旁边是清新的田野。昨日山中的僧人来访,他仍嫌我隐居得不够深远。托你在紫阳的家,路途却越走越远。梯子通向云端的居所,抱犊山上绝壁的杏田溪曲折蜿蜒。路边石上挂着飞泉,谢公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愿言与君携手同行,采药之后再也不回来。
注释:
- 宁辞:宁愿辞去。
- 渊明:指陶渊明,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以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而著称。
- 绝境:指远离尘世的境地。
- 微月:指微弱的月光。
- 赖遇:依赖机缘的相遇。
- 鸣鸠:一种鸟,常用作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约公元722年,卒于约公元779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钱起隐居生活之中,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繁华的逃避,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简朴的态度。
诗歌鉴赏: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是一首典型的隐居山水诗,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全诗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便从辞官的选择谈起,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这与陶渊明的理念相契合,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接着他描述了隐居生活中的点滴,诸如听到猿啼、微风拂面等,生动传达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中间部分提到的“鸣鸠拂红枝”,则引入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生机。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携手共游的愿望,带有一种人情的温暖和归属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漠。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平和、恬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宁辞园令秩:诗人宁愿辞去官职。
- 不改渊明调:依然保持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 解印无与言:卸下官印,无人可倾诉。
- 见山始一笑:见到山景便开怀一笑。
- 幽人还绝境:隐士远离世俗的喧嚣。
- 谁道苦奔峭:谁说在山中奔波是苦呢?
- 随云剩渡溪:随云渡溪,心境悠然。
- 出门更垂钓:出门后继续垂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鸠拂红枝”用鸟象征春天活力。
- 对仗:句与句之间结构对称,增加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微月清风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猿啸:象征孤独与超然。
- 微月:暗示宁静的夜晚和内心的平和。
- 鸣鸠:春天的象征,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宁愿辞去什么职务?
- A. 太守
- B. 令职
- C. 书吏
- D. 大官
-
诗中提到的“鸣鸠”最可能代表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秋天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逃避
- B. 向往
- C. 厌倦
- D. 不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钱起与陶渊明,两者均以隐居生活为主题,但钱起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更突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