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柳道士》

时间: 2025-01-04 07:36:34

去世能成道,游仙不定家。

归期千岁鹤,行迈五云车。

海上春应尽,壶中日未斜。

不知相忆处,琪树几枝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柳道士
钱起 〔唐代〕

去世能成道,游仙不定家。
归期千岁鹤,行迈五云车。
海上春应尽,壶中日未斜。
不知相忆处,琪树几枝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道士柳的超脱与飘荡,他能超越生死,达到道的境界,游历在仙境之中,家却难以定下来。他的归期如千年的白鹤般渺远,行走的速度如同五云之车那样轻快。在大海上春天即将结束,壶中日影却尚未倾斜。不知道在何处还能相互思念,琪树上又开了多少花。

注释:

  • 去世:超脱生死,达成道的境界。
  • 游仙:游历于仙境,指道士的生活状态。
  • 千岁鹤:象征长寿与归期遥远。
  • 五云车:比喻轻快的行走方式,形象地表达道士的飘逸。
  • 壶中日未斜:比喻时间尚早,阳光还未倾斜,暗示着余生的悠长。
  • 琪树:指美丽的树,象征着美好的思念与期盼。

典故解析:

  • 千岁鹤:在古代文化中,白鹤常与长寿、超脱之境相联系,象征着道教思想中的长生不老。
  • 五云车:五云是道教用语,代表神仙乘坐的云车,象征着迅捷与超然。
  • 琪树:琪树在古诗中经常与美好事物相联系,象征着思念与美好的期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钱起(约722年-约764年),字仲明,号青山,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道士柳离开之际,作者表达了对其超脱生活的敬仰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道教文化影响下的诗人情感。

诗歌鉴赏:

《送柳道士》是一首充满道教哲理的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道士柳的超然与飘逸。诗的开头通过“去世能成道,游仙不定家”两句,直接表达了道士对生死的看淡与追求超脱的决心。接着,诗中“归期千岁鹤,行迈五云车”展现了道士远离尘世的悠然,仿佛他与世隔绝,归期遥远,犹如千年白鹤般不停游走。

而后两句“海上春应尽,壶中日未斜”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世间的变迁与道士的内心世界。春天的结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变化,而“壶中日未斜”则暗示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时间在道士的生活中似乎是静止的。

最后一句“不知相忆处,琪树几枝花”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思念之情,琪树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世能成道”:道士超越了生死,达到了道教的理想状态。
    • “游仙不定家”:道士在仙境中游历,家却没有固定的地方,体现了其漂泊不定的生活。
    • “归期千岁鹤”:归期遥远,象征着长寿与超然。
    • “行迈五云车”:轻快地行走,象征着道士的飘逸与自由。
    • “海上春应尽”:春天在海上即将结束,暗示生命的短暂。
    • “壶中日未斜”:时间尚早,象征着道士的悠长人生。
    • “不知相忆处”:对友人的思念与不确定性。
    • “琪树几枝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生活比作白鹤和五云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其飘逸的状态。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道士的生活描绘,表现了道教思想中的超脱、自由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千岁鹤:象征长寿与超脱,代表道士的理想。
  • 五云车:象征轻快与自由,体现道教的飘逸。
  • :代表生命的短暂与变迁,暗示世事无常。
  • 壶中日:象征时间与人生,反映道士的悠长与静谧。
  • 琪树花: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思念,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去世能成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道士死后能成仙
    B. 道士能超脱生死
    C. 道士去世后无家可归

  2. “归期千岁鹤”中的“千岁鹤”象征什么? A. 长寿
    B. 速度
    C. 美丽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到的“琪树几枝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大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送柳道士》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送柳道士》更注重道教的哲理与超然,而《早发白帝城》则更多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旅途的感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