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少微师西行
随缘忽西去,何日返东林。
世路宁嗟别,空门久息心。
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
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少微师西行的惆怅和祝福。诗中说:随缘而去,不知何时能再返东林。世间的路途上,离别的感慨并不需要多言,空门之中我已久居,心也因此得以平静。人烟稀少,饭食也不多,山中雪路深邃孤独。在天外猿啼的地方,又有谁能听到那清雅的梵音呢?
注释
- 随缘: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 西去:指向西方,可能是去往佛教圣地。
- 东林:可能是指东边的某个寺庙。
- 空门:指佛教的清净之地,象征出世。
- 人烟:指人迹稀少的地方。
- 一饭少:形容食物稀少。
- 山雪:指山中积雪,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猿啼:猿猴的叫声,常用来象征孤独。
- 清梵音:指佛教的音乐,象征宁静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南昌,晚年隐居于江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钱起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钱起送别少微师前往西方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师长的眷恋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出世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少微师西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送别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开篇“随缘忽西去”即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与随意,强调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接下来的“何日返东林”则展现了对相聚时光的怀念与渴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世路宁嗟别,空门久息心”,诗中表示世俗的离别并不需要太多悲伤,反而在空灵的佛门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诗人通过“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描绘出一幅孤独的山野画面,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人世繁华的淡然。最后一句“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则引人深思,猿啼声在山外回荡,却无人能听到那清雅的佛音,象征着世俗与超脱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师长的依依惜别,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了钱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随缘忽西去:随意而然地向西而行,表明一种顺应自然的心态。
- 何日返东林: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东林,流露出对过去的思念。
- 世路宁嗟别:在世俗的道路上,离别无须感叹,显示出对离别的淡然。
- 空门久息心:在空旷的寺庙中,长久地休息心灵,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人烟一饭少:人迹稀少,连一顿饭都难得,描绘了孤独的环境。
- 山雪独行深:在山中深雪之中独自前行,表现出孤独与清冷。
- 天外猿啼处:远方猿猴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谁闻清梵音:无人能听到那清幽的佛音,反映出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随缘”和“何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离别比作自然的过程,突出其必然性。
- 意象:通过“人烟”、“山雪”等意象,营造出寂静和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送别少微师,表达了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离别的淡然,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西行: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真理的旅程。
- 东林:代表着归属和宁静的地方。
- 空门:象征佛教的清净与超脱。
- 人烟:象征世俗繁华的消逝。
- 山雪:象征孤独与清冷的环境。
- 猿啼:象征孤寂与对理想的追求。
- 清梵音: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随缘忽西去”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未来的迷茫
B. 顺其自然的态度
C. 对世俗的不屑 -
“天外猿啼处,谁闻清梵音”中的猿啼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孤独与超脱
C. 人与人的距离 -
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A. 环境的清冷
B. 离别的感伤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比较钱起的《送少微师西行》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是送别诗,但钱起更强调内心的孤独和对出世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更注重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