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山》
时间: 2025-01-01 11:0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祖山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黄梅西去一舍许,
奔走龙天瞻四祖。
师今何往昔何来,
占断金沙长作主。
须知至道本不灭,
岂独高名固非取。
偶传衣钵断三世,
遂配云中诏千古。
寺藏岩腹蟠地轴,
塔据峰巅立天柱。
棱层石栈斜瓮玉,
缭绕溪流缓萦组。
月明飞瀑百虹挂,
风撼长松万蛟舞。
路通涧谷横略彴,
树霭烟霞团缕数。
清阴扫径初入夏,
苍藓封庭新过雨。
留连归客获联辔,
邂逅主僧还接武。
请观异事花五叶,
愿结胜缘香一缕。
何人为作锦鸡梦,此意他年铭肺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四祖山的景色与禅宗的精神。诗中提到黄梅雨季时的西去,走在通往四祖的路上,追寻师父的足迹,感慨师父的来去。诗人强调道理本质不灭,名声并不重要,偶然获得的传承却是千古的诏令。寺庙藏于岩石之中,塔楼高耸入云,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月光下的飞瀑如同百虹悬挂,长松在风中摇曳,路途通向涧谷,树木缭绕在烟霞之中。夏日的清阴扫过小径,雨后的庭院被青苔覆盖。归来的旅客在此留连,偶遇主僧,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香火。最后,诗人感叹为何有人会做锦鸡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铭记。
注释
- 四祖:指禅宗的四位祖师。
- 金沙:可能指河流或金色的沙石,象征财富或智慧的源泉。
- 衣钵:指禅宗的传承标志,代表着教义和精神的延续。
- 云中诏:比喻高远的理想或教义。
- 苍藓:青苔,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与佛教、禅宗相关,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大致是在宋代,诗人以四祖山为背景,结合个人的修行经验,反映了对禅宗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四祖山》是一首以禅宗思想为核心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哲理的思考。诗的开篇用“黄梅西去”引入,渲染了一种朦胧的时空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接着,诗人通过对四祖的追寻,表达了对师道的崇敬与对真理的渴求。
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寺藏岩腹”、“塔据峰巅”、“月明飞瀑”等,既描绘了四祖山的壮丽风光,又隐喻着禅宗的深邃。特别是“月明飞瀑百虹挂,风撼长松万蛟舞”,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哲理上,诗人强调“至道本不灭”,让人意识到真正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而“高名固非取”则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最后的“何人为作锦鸡梦”,则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富有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梅西去一舍许:描写黄梅季节的离去,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奔走龙天瞻四祖:追寻四祖的足迹,表现对祖师的尊敬与向往。
- 师今何往昔何来:感慨师父的来去,如同人生的反思。
- 占断金沙长作主:强调对智慧与教义的把握。
- 须知至道本不灭:指出真理的永恒性。
- 岂独高名固非取:反对名利的追求,强调内在的价值。
- 偶传衣钵断三世:提到禅宗的传承。
- 遂配云中诏千古:象征着传承的崇高与永恒。
- 寺藏岩腹蟠地轴:描绘寺庙的隐藏与深邃。
- 塔据峰巅立天柱:展现塔楼的高耸,象征着信仰的支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中诏”比喻教义的高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月明飞瀑”与“风撼长松”。
- 意象:丰富的自然意象与哲理意象交织,增强诗的层次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四祖山的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传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内在的价值与永恒的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祖:象征着禅宗的传承与智慧。
- 黄梅:代表着时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
- 飞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壮丽。
- 月明:象征着明亮的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苍藓:代表着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四祖”指的是哪一方面?
A. 自然景观
B. 禅宗祖师
C. 历史人物 -
“何人为作锦鸡梦”是指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真理
C.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飞瀑”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财富
C. 名声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四祖山》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王之道更强调禅宗哲理,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与诗》
以上内容涵盖了《四祖山》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