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合围未解急燕聊,
借骑谁能使大辽。
定远好从鞭马取,
管城于我亦平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围困尚未解除,急需燕国的援助。
借助骑兵,谁能挑战强大的辽国?
定远之地最好通过马鞭来获取,
管城对我而言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合围:包围、围困。
- 急燕聊:急需燕国的支援。
- 借骑:借用骑兵力量。
- 大辽:指辽国,历史上强大的北方国家。
- 定远:地名,指稳定、安定的地方。
- 鞭马取:指用马鞭驱动马匹,象征出征。
- 管城:地名,可能指某个重要的城邑。
典故解析:
- 燕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与辽国有历史上的对抗关系。
- 大辽:指的是辽朝,建立于907年,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著称。
- 马鞭:象征着骑兵和迅速出击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军事和时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作品常以豪迈激昂的气势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对外敌侵扰的时期,诗人借用周边国家的情况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胜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关注与思考。首句“合围未解急燕聊”直接点出局势的紧迫性,表现出一种焦虑与对外援助的渴望。诗人通过对燕国的呼唤,体现出对强敌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借骑谁能使大辽”,表现出对辽国强大军力的无奈与敬畏,这种自我怀疑与对敌方力量的真实感受,让人感受到一种紧迫的历史感。
“定远好从鞭马取”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战斗的信心,暗示只要有合适的战略和勇气,就能够取得胜利。最后一句“管城于我亦平交”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暗示即使面对强敌,自己也能从容应对,这种自信与豪情让整首诗充满力量。
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的形式,体现了古诗的严谨与美感,同时也通过不同意象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军事诗,更是对时代动荡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合围未解急燕聊:面对敌军围困,急需燕国的援助,表现出一种迫切的求助心态。
- 借骑谁能使大辽:想要借助骑兵力量来挑战强大的辽国,流露出对敌方力量的敬畏。
- 定远好从鞭马取:表达了对战斗的积极态度,认为只要策略得当,就能顺利战胜敌人。
- 管城于我亦平交:自信地认为面对敌人也能应对自如,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对辽国的强大和对燕国的依赖进行了夸张,突显了战争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展现了面对敌人时的无奈与自信,并通过对战争的思考反映出作者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合围:象征战争中的困境与压力。
- 燕国:代表外援与希望。
- 大辽:象征强敌与挑战。
- 马鞭:象征出征的决心与行动力。
- 管城:象征着安稳和胜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急燕聊”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援助?
A. 齐国
B. 燕国
C. 楚国 -
“借骑谁能使大辽”中“骑”指的是什么?
A. 步兵
B. 骑兵
C. 弓箭手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国家安全与战争
B. 诗人的个人情感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燕国
- B. 骑兵
- A. 国家安全与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从军行》王昌龄
- 《夜泊牛头》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从军行》:同样描绘了战争与军事,但更侧重于士兵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奉献。
- 《春望》:在战争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次韵舅氏竺九成》这首诗的意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