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十月暖风吹,游客乘船醉不辞。日落波停山掩黛,却怜西子罢妆时。
白话文翻译:
在西湖的十月里,暖风轻轻吹拂,游人们乘船游玩,陶醉于这美景中不愿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山影掩映着黛色,却让人怜惜那西子(西施)卸妆的时刻。
注释: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十月:指农历十月,通常是秋季的时节,天气温暖。
- 暖风:形容秋天的微风,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游客:到西湖游玩的游客。
- 醉不辞:形容游客陶醉于美景中,舍不得离开。
- 日落波停:夕阳西下时,湖面的波纹逐渐平静。
- 山掩黛:山的轮廓如黛色般深邃,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美丽。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美丽,在这里引申为西湖的美丽景色。
典故解析: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丽而被后人传颂。诗中提到“怜西子罢妆时”,不仅是对美的感慨,也隐含了对西湖自然美景的赞美。西湖与西施的联想,突出了景色和情感的交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孙继皋,明代诗人,擅长词曲,诗风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西湖盛名时期,诗人以其亲身游历的体验为基础,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游人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西湖杨柳枝词 其二》描绘了一幅秋日西湖的动人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开篇以“暖风”和“游客”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游人陶醉于西湖美景的场景,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通过“日落波停山掩黛”的描写,展现了西湖在夕阳映照下的宁静与美丽,山影如黛,湖面波平,静谧之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联的“却怜西子罢妆时”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美的易逝和无常,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整首诗在优美的景色描绘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美的感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湖十月暖风吹:描绘了西湖十月的温暖气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游客乘船醉不辞:游客在此美景中陶醉,不愿离去,表现出对西湖的喜爱。
- 日落波停山掩黛:夕阳西下,湖面波动逐渐平静,山影如黛,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静谧之美。
- 却怜西子罢妆时:诗人对西施的美丽感慨,暗示美的瞬息万变,增添了一丝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掩黛”以“黛”比喻山的颜色,形象生动。
- 拟人:将游人的感情拟人化,表现出对美景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西湖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暖风:代表着温暖与舒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日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西子:象征着女性之美,体现了对美的珍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异
B) 西施
C) 甄氏
D) 蔡文姬 -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西湖的美景
C) 冬天的雪景
D) 乡间的田园 -
诗中“日落波停山掩黛”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夕阳下的宁静
B) 清晨的朝霞
C) 正午的阳光
D) 夜晚的星空
答案:
- B) 西施
- B) 西湖的美景
- A) 夕阳下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孟浩然《春晓》与孙继皋的《西湖杨柳枝词》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而后者则强调了夕阳下的静谧与美的短暂,二者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清诗词研究》
- 《西湖文化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