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 其二十七》

时间: 2025-01-03 22:59:47

游船多在柳条腰,隔岸湖楼在树梢。

人在闲窗秋水里,虚亭坐对第三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船多在柳条腰,隔岸湖楼在树梢。
人在闲窗秋水里,虚亭坐对第三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游船在柳树的映衬下悠然漂荡,湖对岸的楼阁恰好位于树梢之上。人坐在窗前,静静欣赏着秋水的景色,而空荡荡的亭子正好对着第三座桥。

注释:

  • 游船:指在湖面上划行的小船。
  • 柳条:柳树的细长枝条,常用来形容轻柔的景象。
  • 湖楼:指湖边的楼阁。
  • 闲窗:这里指的是一个安静的窗户,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
  • 虚亭:指空荡的亭子,可能是一个供人休息的地方。
  • 第三桥:指湖上的一座桥,诗中未具体描述,但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空间的延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西湖”这一地名本身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众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优雅与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新河,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见长,常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现代,反映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二十七》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诗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诗中,通过“游船”“柳条”“湖楼”“秋水”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天的湖景图。诗人通过描绘游船在柳条腰间穿行的情景,引人入胜,仿佛让人感受到微风拂面,水波荡漾的宁静。

“人在闲窗秋水里”一句,表达了人在这个美丽环境中静坐的惬意,带有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虚亭坐对第三桥”则进一步深化了空间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的闲适氛围。

整首诗没有过多的修饰,却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西湖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在自然与人之间找到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游船多在柳条腰”:描述湖面上游船在柳树间穿行,形成了一种生动的画面。
    • “隔岸湖楼在树梢”:隔岸的楼阁与树木相映,增添了诗的空间感。
    • “人在闲窗秋水里”:人坐于窗前,享受秋水的宁静,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情。
    • “虚亭坐对第三桥”:空荡的亭子面向桥,构成了一个恬静的场景,令人想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游船多在柳条腰,隔岸湖楼在树梢”,对称的用词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西湖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游船:象征自由与流动的生活。
  • 柳条:常常代表柔美与婉约。
  • 湖楼: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 秋水:暗示着宁静和深邃的思考。
  • 虚亭: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游船
    B. 柳树
    C. 山峰
    D. 湖楼

  2. “人在闲窗秋水里”中“闲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忙碌
    B. 悠闲
    C. 苦闷
    D.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第三桥”是指什么?
    A. 一座重要的桥
    B. 一座虚构的桥
    C. 游船经过的桥
    D. 诗人心中的桥

答案

  1. A, B,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魏新河的《西湖竹枝》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魏新河更注重细腻的日常生活,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魏新河研究》
  • 《西湖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