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 用黄蓬瓮韵》
时间: 2025-01-04 15:2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蔷薇架外轻阴,渐荡入风丝,砌成云叶。
远山尤好,隔花送上,月眉清怯。
那年今夜里,曾对个梨涡香粉颊。
娇无语酒入春心,脉脉意融情浃。
暑微凉浅黄昏,有半坠金钗,小开珠褶。
灯前腰柳,帷前酥玉,枕前星睫。
无端骑马去,久不见东墙红杏靥。
空记得泪递珊鞭,笋纤亲捻。
白话文翻译:
在蔷薇架外,轻柔的阳光透过阴影,微风轻拂,仿佛在撩动云朵上的叶子。远处山色如画,更显得美丽,隔着花丛,映入眼帘的月光显得有些羞怯。回想那年今夜,我曾对着那张带着梨涡、涂着香粉的脸庞。她娇羞无语,酒意已入春心,情意绵绵,似乎一切都融化在这温柔的情境中。夏日微凉,黄昏时分,耳垂上有半坠的金钗,裙摆轻轻打开,露出珠褶。灯下的腰肢轻盈,帷帐前如玉的身影,枕边星辰般的睫毛。无端地骑马而去,已经很久没见过东墙的红杏花笑颜。只记得泪水轻轻递上的绳鞭,纤细的手指轻轻捻动。
注释:
- 蔷薇架外:指蔷薇花架的外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轻阴:轻柔的阴影,暗示着温和的气候和浪漫的气氛。
- 月眉清怯:月亮的光辉似乎如同羞涩的眉眼,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 梨涡香粉颊:形容女子面颊带有梨涡,涂有香粉,显得娇美动人。
- 脉脉意融情浃:意指情意绵绵,互相感应,情感得以传达。
- 暑微凉:夏天的傍晚微微变凉,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金钗:女子发髻上的饰物,暗示着女子的精致和细腻。
- 东墙红杏靥:指的是女子如红杏般的美丽,隐喻着对其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均以细腻、婉约著称,擅长描写风景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美景结合个人情感,传达出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湖月》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中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的“蔷薇架外轻阴”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环境,温柔的阴影和轻拂的微风似乎让人沉醉其中。远山的美丽与月光的羞怯,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接着,诗人回忆起了与爱人共度的时光,梨涡和香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流露出诗人对那段时光的珍惜与怀念。诗中“娇无语酒入春心”一句,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含蓄的情感,酒的作用让心情愈加柔和,情意愈加深厚。
随着诗句的推进,黄昏的微凉与灯下的细腻描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思念。骑马离去的无奈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忧愁的画面。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了情感的波动,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蔷薇架外轻阴:描绘出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设置了整个诗的氛围。
- 渐荡入风丝,砌成云叶:通过动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 远山尤好,隔花送上,月眉清怯:远山的美丽与月光的羞怯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那年今夜里,曾对个梨涡香粉颊:强烈的怀旧情感,勾起对往昔的回忆。
- 娇无语酒入春心:情感的细腻流露,暗示着内心的波动。
- 暑微凉浅黄昏:通过季节的变化,反映出情感的转变。
- 无端骑马去,久不见东墙红杏靥: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情感的高潮。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眉清怯”,月光被比作女性的眉目,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拟人:如“轻阴”、“娇无语”,赋予自然与情感以人性化的表达。
- 对仗:整体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西湖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往昔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蔷薇:象征着爱情与美丽,传达出对爱的渴望。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金钗:象征着女子的精致与优雅,体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
- 红杏: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暗示着对失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梨涡香粉颊”是指: A. 女子的美丽容颜
B. 某种花朵
C. 酒的香气 -
诗句“无端骑马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与思念
C. 欢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策的《西湖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但王策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孤独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