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怀古》
时间: 2025-01-03 17:3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随蜀道上青天,万里罗浮更叩玄。
桂酒酿成堪乐圣,糁罢好逃禅。
半生学士真奇遇,前世德云有夙缘。
罗带水边山似剑,月明何处挟飞仙。
白话文翻译
曾经一同走过蜀道,仰望蔚蓝的天空,
千里之外的罗浮山,更加叩问深奥的玄理。
桂花酒酿成,真是值得庆贺的圣饮,
喝罢后,恰好想要逃避禅宗的教义。
半生的学士生涯真是奇遇,
前世的德行与缘分似乎早已注定。
水边的山峰,像是锋利的剑,
明月照耀之下,哪里又有飞仙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道:指四川的道路,古时交通艰难之地。
-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今广东,是道教名山。
- 桂酒:用桂花酿成的酒,象征美好和享乐。
- 糁罢:指吃完饭、喝完酒。
- 德云:意指前世的德行和因缘。
- 罗带:指绳带,象征细长的山。
- 飞仙:指道教中的仙人。
典故解析:
- "蜀道难"是李白诗中的名句,意指蜀地交通的艰难与艰辛的旅程。
- 罗浮山为道教圣地,代表了追求高远理想和精神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正蒙(约1560—1620),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与友人游历山水,吟咏作诗。
创作背景: 《西湖怀古》创作于游览西湖之际,结合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思考。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感慨,体现了明代士人的情怀和哲思。
诗歌鉴赏
《西湖怀古》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中融入了作者对蜀道的回忆与西湖的风光,展现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仗工整的句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忆。
诗的开篇“曾随蜀道上青天”,引出了一个关于旅途的回忆,蜀道的艰辛与青天的辽阔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生旅途的不易与美好。接着,作者通过“桂酒”和“糁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半生学士真奇遇”的诗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省,感慨人生的奇妙与缘分的深厚,体现了对命运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通过“罗带水边山似剑”描绘了西湖的山水景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怀,似乎在问:在明月下,飞仙又将何处归去?
整首诗情景交融,历史与现实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随蜀道上青天:回忆旅途经历,蜀道象征艰难的旅程,青天则代表理想与希望。
- 万里罗浮更叩玄:描绘千里之外的罗浮山,强调追求更深层次的哲理。
- 桂酒酿成堪乐圣:赞美桂花酒的美好,象征享受生活的乐趣。
- 糁罢好逃禅:饮酒后想要逃避深邃的禅理,反映出一种对世俗与精神的矛盾。
- 半生学士真奇遇:感慨人生经历的奇妙,表达对命运的思考。
- 前世德云有夙缘:暗示前世的缘分与今生的联系,体现了因果思想。
- 罗带水边山似剑:描绘山水之美,山的形状如剑,象征力量与锋芒。
- 月明何处挟飞仙:在月光下追问飞仙的归处,表现出对超凡脱俗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剑,形象生动,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象征:桂酒、月亮等意象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哲理的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哲理思考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世俗与超凡之间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道: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奋斗。
- 青天:象征理想与希望。
- 桂酒:代表享受与美好生活。
- 罗浮山:象征道教与高远的理想。
- 明月:象征超凡与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蜀道”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美
- B. 人生的艰难
- C. 友情
- D. 享乐
-
诗中提到的“桂酒”意指:
- A. 快乐的饮品
- B. 苦涩的体验
- C. 寂寞的思考
- D. 生活的无奈
-
“罗带水边山似剑”中“剑”象征:
- A. 温柔
- B. 力量与锋芒
- C. 友谊
- D. 和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蜀道难》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陈正蒙与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蜀道的艰辛,但李白更注重情感的激昂,而陈正蒙则在回忆中融入了对历史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