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临海
作者:刘孝威 〔南北朝〕
碣石望山海,留连降尊极。
秦帝枉钩陈,汉家增礼秩。
石桥终不成,桑田竟难测。
蜃气远生楼,鲛人近潜织。
空劳帝女填,讵动波神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碣石上远望大海的情景,感慨着景色的壮美与历史的沧桑。秦朝的统治者曾试图用钩子来捕捉海中的珍宝,但最终徒劳无功;汉朝则在礼仪上更加讲究。那座石桥终究没有建成,曾经的桑田也已难以预见。蜃气在远处幻化成楼阁,而鲛人则在近处潜水织造。最终,帝女的辛劳也无法撼动波涛的神色。
注释
- 碣石:指碣石山,位于今天的山东半岛,是著名的观海胜地。
- 留连:流连忘返,形容对美景的留恋。
- 秦帝:指秦始皇,历史上著名的统一中国的帝王。
- 钩陈:比喻试图获取某种东西但未能成功。
- 桑田:指古代的田地,这里用作象征变化和不可测量的事物。
- 蜃气:海面上升腾的雾气,古人认为蜃气可以变幻成楼阁。
- 鲛人:传说中的水中生物,能够织造美丽的丝绸。
- 帝女:指古代帝王的女儿,诗中暗指其辛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孝威,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小临海》是一首蕴含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从碣石望向大海,眼前的自然美景引发了他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诗中提到的秦帝和汉家,代表了古代中国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诗人借此反映了历史的繁华与衰败,以及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通过“石桥终不成,桑田竟难测”,诗人感叹建设的无奈与时间的无情,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空劳帝女填,讵动波神色”则是对辛劳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了人力的渺小与自然的不可抗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碣石望山海:描绘了诗人站在碣石山,远望辽阔的海洋与高山,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留连降尊极:诗人在美景前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秦帝枉钩陈:回顾历史,秦始皇的努力虽然宏伟,但最终未能成功,反映了历史的无奈。
- 汉家增礼秩:汉朝时期对礼仪的重视,暗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
- 石桥终不成,桑田竟难测:无论是建设还是自然的变化,都是不可预知的,体现了历史的变迁。
- 蜃气远生楼,鲛人近潜织:自然景象与神秘传说交织,增添了诗歌的幻想色彩。
- 空劳帝女填,讵动波神色:即使是帝王之女的努力,也无法改变波浪的本色,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蜃气远生楼”中的蜃气与楼的关系,表现了自然与人造的对比;“鲛人近潜织”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鲛人以人的特质。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揭示出人类在浩瀚历史和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碣石: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人类的渺小。
- 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时间与历史。
- 蜃气:象征着变幻无常的自然与幻梦。
- 鲛人:代表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幻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碣石诗中提到的帝王是指哪一位? A. 汉武帝
B. 秦始皇
C. 唐太宗 -
诗中提到的“蜃气”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幻想与变化
C. 历史的真实 -
“空劳帝女填”中“空劳”意指什么? A. 辛劳未必有成
B. 努力会成功
C. 劳动是快乐的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刘孝威的《小临海》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通过这样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临海》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