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时间: 2025-01-04 10:3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雨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
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倾。
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正值三伏,闷热得令人发呆。
片片白云忽然向西飘去,庭院中的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
转瞬之间,万条银色的雨丝,壮美的景象展现出不同的境界。
老天爷终究是有一双巧手,轻松一笑就把阳光洒满大地。
龙神也请不要觉得烦恼,事情结束了也只是瞬间的倾洒。
修竹在宁静中变化着,依旧映出半窗的影子。
注释: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 瘿:指因闷热而感到困倦、无精打采的状态。
- 片云:指天空中的一小片云。
- 银竹:形容雨丝如银色的竹子般细密。
- 天公:指老天爷,古人常以“天公”称呼自然神灵。
- 龙公:指龙神,古代人们认为龙与雨水有密切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子美,号白石,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夏季,正值三伏,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庭院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夏雨》是一首描绘夏季雨后景象的诗,诗人在闷热的三伏天中,感受到了一场及时的夏雨带来的清新与变化。诗的开头通过“坐数令人瘿”传达了酷热的压迫感,接着“片云忽西行”则描绘了云朵的流动,象征着天气的变化。诗人以“须臾万银竹”形容雨丝如竹般细密,展现了雨水的壮观与美丽。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现象与天公的神秘力量相结合,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诗人以“龙公勿惮烦”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与感谢,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的“依然半窗影”则暗示着雨后的宁静与美好,让人倍感舒适与宁静。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伏过几日:描述夏季炎热,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到乏味。
- 坐数令人瘿:表达闷热天气使人无精打采的状态。
- 片云忽西行:描绘云彩的移动,暗示天气即将变化。
- 庭树生光景:雨后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象征生命的重新开始。
- 须臾万银竹:形象地描绘细雨如银竹般倾洒。
- 壮观发异境:赞美雨后的壮丽景象。
- 天公终老手:表现天公的神奇力量,轻松改变天气。
- 一笑破日永:形象地表达阳光重新洒满大地的景象。
- 龙公勿惮烦:请求龙神不要觉得烦恼,表达对雨水的感激。
- 事了亦俄倾:事情结束后,雨水也迅速倾洒。
- 修竹恬变化:描绘宁静的竹子在雨后变化。
- 依然半窗影:雨后宁静的环境,映出窗前的影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银竹”比喻雨丝细密。
- 拟人:将“天公”与“龙公”赋予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形成对比,增添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夏季雨后的美景,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伏:象征酷热与压迫感。
- 片云:象征变化与希望。
- 银竹:象征细雨与生机。
- 天公:象征自然力量与神秘。
- 龙公:象征雨水与生命源泉。
- 修竹: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片云忽西行”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 A. 阴雨
- B. 晴天
- C. 风暴
- D. 雪天
-
“万银竹”中的“银竹”主要形容什么?
- A. 竹子
- B. 雨丝
- C. 太阳
- D. 云彩
-
诗人对“天公”的称呼表现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敬畏
- B. 对天神的愤怒
- C. 对阳光的渴求
- D. 对风的赞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首寺》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雨水的美丽,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李白《夜泊牛首寺》: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上与《夏雨》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陈与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