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时间: 2024-09-19 20:55:32

三月碧桃惊动人,满园光景一时新。

剩倾老子樽中玉,折尽残枝不要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碧桃惊动人,
满园光景一时新。
剩倾老子樽中玉,
折尽残枝不要春。

白话文翻译:

三月时节,碧桃花盛开,令人惊叹,
满园的景色一下子焕然一新。
我只想再将老子的酒杯中美酒倾倒,
不再在残枝上留恋春天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桃:碧色的桃花,春天盛开的象征。
  • 惊动:使人惊讶或感动。
  • 光景:景色、景象。
  • 樽中玉:指美酒,"玉"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酒。
  • 折尽:折断尽量多的意思。
  • 残枝:指已经凋谢或残留的花枝。
  • 不要春:不再留恋春天。

典故解析:
“老子”指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常被认为是智慧与醇厚的象征,诗中提及的“樽中玉”暗示了对酒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70—1135),字景元,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常带有淡雅和清新的气息,诗词以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短暂春光的珍惜。此时正值南宋初年,国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歌鉴赏:

这首《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通过碧桃花的盛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开篇的“惊动人”不仅说明了桃花的美丽,也传达出春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满园光景一时新”,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带来的新气象,仿佛整个园子都焕发出新的气息。

在后两句中,诗人表现出对美酒的向往与对春天的无奈。通过“剩倾老子樽中玉”,诗人表达了对美酒的醉心,似乎酒的醇香能令人忘却世事的烦恼。最后一句“折尽残枝不要春”,则显得有些消极,诗人似乎对春天的短暂感到无奈与惋惜,选择了放弃对春天的留念。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月碧桃惊动人:三月的碧桃花开得惊艳,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展现初春的生机。
  • 满园光景一时新:整个园子的景色在春光的照耀下,焕发出新生的气息。
  • 剩倾老子樽中玉:诗人对美酒的渴望,倾心于老子的酒,象征着追求精神生活的愉悦。
  • 折尽残枝不要春:对已逝的春天感到无奈,选择不再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酒比作“玉”,传达了酒的珍贵和美好。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碧桃花“惊动人”,赋予植物以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桃: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 老子:代表智慧与享乐的象征。
  • 残枝: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失去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碧桃”象征着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对美酒的态度是?
    A. 厌恶
    B. 中立
    C. 追求
    D. 忽视

  3. “折尽残枝不要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春天的无奈
    C. 对春天的眷恋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生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酒的眷恋,呼应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虽然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更侧重于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视野的开阔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