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对梅》
时间: 2024-09-19 21:5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
当盛暑展图看,据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白话文翻译:
疏疏的枝条上冷冷的花蕊,腊月前时刚刚绽放。
年后才多,玉妃的花瓣纷纷落下。
我向梅花问候,白发苍苍,寂寞地面对空荡的枝桠,
期待着三百六十天,谁能和我一起幽静地坐着。
孔方兄擅长幻影,半幅溪边的藤蔓,
在尘世中显得清新素雅。
在盛夏的时候展出图画,
虽然炎热难耐,仍然想摘三个花瓣。
可又被旁人劝阻,害怕将来盐羹无味,无法再回味那凤毛。
注释:
- 疏枝冷蕊:指梅花的枝条稀疏,花蕊冷淡。
- 腊前时初破:腊月前时梅花初开。
- 玉妃:指传说中的美丽女子,象征梅花的美丽。
- 轩白发:指询问梅花,感叹自己已白发苍苍。
- 孔方兄:指孔方兄弟,寓意花朵的灵动和变化。
- 凤毛无和:比喻珍贵的东西难以得,意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燧,元代诗人,生于元代,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洞仙歌 对梅》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孤寂与美丽,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对梅》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通过梅花的描写,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的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尤其在腊月这个寒冷的季节中绽放,显得尤为珍贵和动人。诗人在询问梅花时,感叹年华已逝,白发苍苍,显示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诗中提到的“孔方兄善幻”,则暗示着梅花在尘世中的变化,既有美丽的瞬间,也有难以捉摸的幻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盛夏展图的意象中,诗人渴望着对美好事物的摘取,但又因现实的无情而感到无奈,表露出对生活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姚燧通过梅花的高洁品性和自身的孤独感,创造出一种特有的诗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
表达梅树的枝条稀疏,花蕊在寒冷中绽放,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
年后才多玉妃堕。
形容梅花在年末开始凋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诗人自问自答,感叹自己年老白发,面对空荡荡的梅树,期待能有知音共赏。 -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
描述梅花的美丽与变化,仿佛在描绘一个美好的幻影。 -
当盛暑展图看,据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在炎热的夏天,诗人渴望摘取梅花的美丽,但又感到现实的无奈。 -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隐含对未来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美丽的女子,表现其高洁。
- 拟人:梅花被赋予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节奏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伤,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和孤独。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溪藤:代表自然中清新脱俗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洞仙歌 对梅》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姚燧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孔方兄”意指什么? A. 一位朋友
B. 梅花的幻影
C. 一种食物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美好事物
C.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落》:王冕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梅花落》:同样描写梅花,表达孤独与坚韧的主题,但风格更为直白。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的描写,表现思乡情怀,与《对梅》的孤寂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姚燧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梅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