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与畅纯父学士同舟过鹿门山》
时间: 2025-01-04 08:0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迟 与畅纯父学士同舟过鹿门山
作者:姚燧 〔元代〕
溯丹青未了。森然玉立,相迎云表。
劳苦诗人,郑重鹿门清晓。
耆旧犹今好在,算窃比山灵年少。
青盖照。宜余翠葆,萧萧华皎。
渺渺。汉水沧波,间流尽人间,几多悲啸。
对羊公片石,一尊相吊。
唤起长庚小妾,试看坐金鞍歌笑。
飞蚋小。淡淡长空孤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一同乘船经过鹿门山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丹青未了,形象地描述了山水的美丽和壮观,仿佛在迎接云端的到来。诗人正因为劳苦而感到欣慰,与鹿门的清晨相映成趣。即使年事已高,依旧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年轻的气息。接着,诗中描绘了青色的船伞在碧绿的山水间晃动,景色萧条却又清晰动人。汉水的波涛汹涌,带走了多少人间的悲伤与哀鸣。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与羊公的那块石头,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伤感。最后,诗人唤醒了长庚的小妾,想要看看她骑在金鞍上的欢笑。诗的结尾描绘出孤鸟在长空中飞翔的孤寂。
注释
- 丹青:指绘画,常用来形容美丽的画作。
- 鹿门:指鹿门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是道教圣地。
- 耆旧:指年长的贤人或前辈。
- 长庚:指金星,古人称之为长庚星,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飞蚋:指小飞虫,象征轻盈。
- 华皎:形容光彩明亮。
典故解析
羊公片石:羊公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羊裔,因其在山水之间留下许多诗句,诗人借此石头表达对古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燧,元代诗人,字子明,号蓼汀,因其擅长诗歌与书法而受到文人们的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常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与友人畅纯父学士游览鹿门山的时候,正值清晨,诗人心境开阔,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因而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玉漏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开篇“溯丹青未了”,即以山水画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一份宁静与美好。紧接着,诗人提到“劳苦诗人”,展现了他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自省,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特别是“对羊公片石”的感慨,体现了他对古人情怀的缅怀。在诗的最后,唤起长庚小妾的画面则增添了一丝生活的轻松与幽默,形成了诗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体现了元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溯丹青未了:追溯山水画的未尽之美,暗示了自然的无限魅力。
- 森然玉立,相迎云表:形容山峦高耸,犹如玉石般屹立,仿佛在迎接天空的云彩。
- 劳苦诗人,郑重鹿门清晓:诗人自称劳苦,强调了他对清晨美景的珍视。
- 耆旧犹今好在,算窃比山灵年少:即使岁月已久,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活力与年轻。
- 青盖照。宜余翠葆,萧萧华皎:青色的伞照耀着,山水的美丽在萧瑟中显得更加明亮。
- 渺渺。汉水沧波,间流尽人间,几多悲啸:江河浩荡,流逝着无数人间的悲伤与哀鸣。
- 对羊公片石,一尊相吊:吟诵着羊公的故事,借石头表达自己的感慨。
- 唤起长庚小妾,试看坐金鞍歌笑:呼唤美人,展现一幅轻松愉悦的画面。
- 飞蚋小。淡淡长空孤鸟:描绘出空中的孤鸟,象征孤独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青未了”,比喻山水的美丽如画。
- 拟人:云表、山灵等拟人化的描述,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古人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青:象征艺术与自然的结合。
- 鹿门: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清净与灵性。
- 青盖:象征旅途中的欢快与宁静。
- 汉水: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人间的悲欢离合。
- 飞蚋:象征生命的轻盈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鹿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水名胜
- B. 道教圣地
- C. 古战场
- D. 自然保护区
-
填空题:诗中“对羊公片石”体现了诗人对____的怀念。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长庚小妾”是指诗人的心上人。(对/错)
答案
- B. 道教圣地
- 古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主题:描绘清晨的美丽与旅途的情感。
风格:豪放而奔放,展现了诗人的豪情。
对比:姚燧的诗更为细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歌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