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赛神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落日林间箫鼓声,村村倒社祝西成。
扶翁儿大两髦髧,溉水渠成千耦耕。
家受一廛修本业,乡推三老主齐盟。
日闻淮颍归王化,要使新民识太平。
白话文翻译:
在落日的余晖中,林间传来箫声和鼓声,村村都在庆祝社神的活动。
扶着老人的小孩们,年轻的孩子们都梳着大辫子,在水渠边成千上万地耕作。
家家户户都修整自己的生活,乡里推举三位长者共同管理事务。
每天听闻淮水和颍水的流淌,期待着王朝的治理,让新百姓都能认知到太平盛世。
注释:
- 落日: 夕阳,指日落的时刻。
- 箫鼓声: 指传统乐器发出的声音,象征庆祝。
- 倒社: 倒社祭祀,古代农民在特定时节为祈求丰收而举行的活动。
- 扶翁儿: 意指帮助老人和儿童,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 髦髧: 髦发,指年轻人的发型,表现出青春活力。
- 溉水渠: 指灌溉用的水渠,反映农民的耕作。
- 三老: 指乡里的三位年长者,传统上负责管理乡村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成就卓著,以其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怀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期望,体现了陆游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诗歌鉴赏:
《赛神》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展现了浓厚的田园气息与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诗中通过对落日、乐声、耕作和乡村治理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的农村景象。诗的开头用“落日”和“箫鼓声”设定了时间和氛围,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欢快的节日气氛。接着,诗人通过对儿童和老人的描写,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和谐与关爱,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指出乡村的治理和农田的耕作,传达出一种对乡村自给自足、和谐共处的理想。最后两句中提到的“要使新民识太平”,不仅是对民生的美好期许,也是对社会治理的理想追求,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注与期望。
通过这些描绘,陆游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农村生活图景,也寄寓了他对国富民安的美好愿景,传达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落日林间箫鼓声: 描述落日余晖中,树林间传来的节日乐声,营造出喜庆的气氛。
- 村村倒社祝西成: 每个村庄都在庆祝社神的祭祀活动,表现出乡村的团结与文化。
- 扶翁儿大两髦髧: 描述老人与小孩的和谐景象,表现出社会的温暖与活力。
- 溉水渠成千耦耕: 反映出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展现出农村的生产劳动。
- 家受一廛修本业: 各家都在修整自己的生计,体现出对生活的追求与努力。
- 乡推三老主齐盟: 村庄推选三位长者来管理事务,表现出乡村治理的传统。
- 日闻淮颍归王化: 表达对治理的期待,希望听到安定的消息。
- 要使新民识太平: 希望新一代人民能够认知到安定与和平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如“扶翁儿大”和“千耦耕”形成了音律上的和谐美。
- 意象: 通过“落日”、“箫鼓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乡村的和谐景象,表达了对民生幸福、社会和谐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 落日: 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 箫鼓声: 代表着庆祝与欢乐,反映了乡村文化的活力。
- 扶翁儿: 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象征着社会的和谐。
- 水渠: 象征着农业生产的基础,反映出农民的辛勤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日林间箫鼓声”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庆祝活动
B. 战争场面
C. 自然灾害
答案: A -
“家受一廛修本业”中的“修本业”指的是什么? A. 发展新产业
B. 修整自己的生计
C. 教育孩子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乡推三老”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特点? A. 个人主义
B. 集体治理
C. 暴力统治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 诸如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 《春望》: 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注,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陆游: 李白的作品多表现个人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而陆游则更加关注社会民生与国家命运。
- 王维 vs. 陆游: 王维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为主,陆游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表现出更深层的历史关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