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一作出塞曲)》
时间: 2025-01-17 09:4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曲(一作出塞曲) 于鹄 〔唐代〕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白话文翻译
行人早晨骑马赶路,直奔蓟城旁边。 蓟城通往汉北,万里之遥离开了吴乡。 海上燃起烽火,沙漠中无数战场。 军书从上郡发出,春色已越过河阳。 汉宫的柳树摇曳,胡地的桑树青翠。 琵琶弹奏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断肠。
注释
- 蓟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一带。
- 汉北:指汉水以北的地区。
- 吴乡:指江南地区,古吴国所在地。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上郡:古代郡名,位于今陕西北部。
- 河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孟州。
- 袅袅:形容烟雾缭绕或柳枝轻柔摇曳的样子。
- 胡地: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 出塞曲:古代边塞乐曲,常表达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
- 横笛:古代的一种笛子,音色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行人的旅途景象,通过对比江南和边塞的不同风光,表达了行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边塞特有的军事元素和音乐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边塞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行人的视角,描绘了从江南到边塞的旅途景象,通过对比江南的温柔和边塞的荒凉,表达了行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的紧张气氛,又暗示了行人的不安和忧虑。而“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则通过对比汉宫的柳树和胡地的桑树,进一步强化了南北风光的差异。最后两句“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以音乐为媒介,抒发了行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行人早晨骑马赶路,直奔蓟城旁边。
-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蓟城通往汉北,万里之遥离开了吴乡。
-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海上燃起烽火,沙漠中无数战场。
-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军书从上郡发出,春色已越过河阳。
-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汉宫的柳树摇曳,胡地的桑树青翠。
-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琵琶弹奏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断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南和边塞的对比,强化了行人对家乡的思念。
- 拟人:“袅袅汉宫柳”中的“袅袅”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中的“海上”与“沙中”,“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行人的旅途景象,表达了行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边塞特有的军事元素和音乐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边塞氛围,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行人内心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边塞的紧张和战争。
- 战场:象征边塞的残酷和危险。
- 汉宫柳:象征江南的温柔和美丽。
- 胡地桑:象征边塞的荒凉和坚韧。
- 琵琶:象征边塞的音乐和哀愁。
- 横笛:象征边塞的音乐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上一烽火”象征什么? A. 边塞的和平 B. 边塞的紧张 C. 边塞的美丽 D. 边塞的繁荣
-
诗中“袅袅汉宫柳”中的“袅袅”是什么意思? A. 直立 B. 摇曳 C. 静止 D. 枯萎
-
诗中“琵琶出塞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愤怒 C. 哀愁 D. 平静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表达了对边塞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了对边塞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于鹄《塞上曲》:两者都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塞的赞美,而于鹄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