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本事诗 苏曼殊 〔近代〕 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碧玉般的女子不必忧愁自己出身卑微,同乡的仙子却独自令人销魂。袈裟上的点点痕迹像是樱花的瓣,一半是脂粉的痕迹,一半是泪水的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玉:形容女子美貌如碧玉。
- 莫愁:不必忧愁。
- 身世贱:指出身卑微。
- 同乡仙子:指与作者同乡的美丽女子。
- 独销魂:特别令人心醉神迷。
- 袈裟:僧人的法衣。
- 疑樱瓣:形容袈裟上的斑点像樱花瓣。
- 脂痕:脂粉的痕迹。
- 泪痕:泪水的痕迹。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意象和比喻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翻译家,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某位女子的深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诗中可能蕴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深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碧玉莫愁身世贱”一句,既赞美了女子的美貌,又暗示了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但作者认为这并不应成为她忧愁的理由。“同乡仙子独销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女子的非凡魅力,使得作者为之倾倒。后两句通过“袈裟点点疑樱瓣”的比喻,以及“半是脂痕半泪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苏曼殊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莫愁身世贱”:赞美女子的美貌,同时安慰她不必因出身卑微而忧愁。
- “同乡仙子独销魂”:强调这位女子的非凡魅力,使得作者为之倾倒。
- “袈裟点点疑樱瓣”:通过比喻,形容袈裟上的斑点像樱花瓣,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半是脂痕半泪痕”: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袈裟点点疑樱瓣”,将袈裟上的斑点比作樱花瓣,形象生动。
- 拟人:“同乡仙子独销魂”,将女子比作仙子,赋予她超凡的魅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赞美一位美丽女子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玉:形容女子美貌。
- 袈裟:僧人的法衣,象征着某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 樱瓣:美丽的象征,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脂痕、泪痕: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玉莫愁身世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什么情感? A. 同情 B. 赞美 C. 忧愁 D. 无奈
- “袈裟点点疑樱瓣”中的“疑樱瓣”是什么意思? A. 怀疑樱花瓣 B. 像樱花瓣 C. 樱花瓣 D. 不确定
- “半是脂痕半泪痕”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复杂
答案: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曼殊的其他诗作,如《蝶恋花》等,风格相近,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清平调》对比,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近代诗歌研究》:探讨近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苏曼殊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