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卧读书
作者: 邹浩 〔宋代〕
山为屏障草为裀,黄犊群中早奋身。
骨立诗书亦何有,不如参取坐忘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病卧在床时,作者在山间以草为铺,静静地读书的情景。在群山的庇护下,旁边的黄牛在草地上早早地奋蹄而起。即使身体虚弱,但读书诗书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不如参悟那些忘却世俗、心无挂碍的人。
注释:
- 屏障:屏风、障碍物,这里指山的屏障。
- 裀:被褥、铺盖,这里指用草作床铺。
- 黄犊:小牛,指年轻的牛,象征生机勃勃。
- 骨立:形容身体消瘦,骨骼突出。
- 诗书:指古代的文献、经典。
- 坐忘人:道家思想中,指心无所挂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浩,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质朴隽永著称。邹浩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邹浩在病卧时写的,表现了他在病重时仍然热爱读书的精神,反映了他对生命、知识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病卧读书》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追求知识的执着。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病卧在山中,草为铺盖,山作为屏障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安逸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虽然身体虚弱,但心中却有着一份与世无争的淡泊。这种超然的态度在后两句中得以体现,诗人思考着诗书的意义,认为即使在病痛缠身时,读书的价值也无法与那些心无所挂的“坐忘人”相提并论。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与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忘我”境界。通过对比,诗人得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书本知识,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为屏障草为裀:描绘诗人病卧在山中,山作为屏风保护,草作为铺盖,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 黄犊群中早奋身:旁边的黄牛在草地上奔跑,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朝气。
- 骨立诗书亦何有:虽然身体虚弱,骨骼突出,但诗人思考知识与生命的关系,感到诗书的价值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 不如参取坐忘人:最后,诗人认为,与那些忘却世俗烦恼、心无挂碍的人相比,读书的意义更显得苍白无力。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山比作屏障,草比作铺盖,生动形象地展示环境。
- 象征:黄犊象征生机与活力,反衬出诗人病中的脆弱。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与知识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自然和自身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道家“坐忘”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庇护。
- 草:象征简朴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 黄犊:象征青春与活力,反映自然界的生机。
- 诗书:文化知识的象征,代表人类的智慧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病卧时用什么作为铺盖?
- A. 草
- B. 布
- C. 木板
- D. 被子
-
诗中提到的“坐忘人”指的是?
- A. 忘记世俗烦恼的人
- B. 专心读书的人
- C. 身体强壮的人
- D. 诗人自己
-
诗的主要意象是哪个?
- A. 山
- B. 河
- C. 田
- D. 城市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问答》与邹浩的《病卧读书》同样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思考。王维的诗通过问答形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邹浩则通过病痛反思知识的价值,二者虽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