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白话文翻译:
微风拂动,我在傍晚时分静坐,透过窗户思绪悠然。
推开门,竹子又随风摇动,恍惚以为是老朋友来了。
此时,树枝上偶尔滴落露珠,轻轻沾湿了阶下的苔藓。
何时才能邀请他入帷帐,共同抚琴,拂去琴上的尘埃呢?
注释:
- 微风:轻柔的风,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 惊暮坐:在傍晚时分坐着,感受到微风的惊动。
- 临牖:靠近窗户,透过窗子向外看。
- 动竹:竹子随风摇摆的状态,生动形象。
- 故人:老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滴枝上露:树枝上滴落的露水,营造出清凉的意境。
- 阶下苔:台阶下的苔藓,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 一入幌:进入帷帐,表示邀请友人来访。
- 拂绿琴埃:轻拂琴上的灰尘,比喻重聚的温馨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益,唐代诗人,字方明,号少山,陕西人。李益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友谊珍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生活和自然观。
诗歌鉴赏:
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通过描写一幅静谧的傍晚景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重聚的情感。诗的开头“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感受着微风带来的宁静与惬意,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随着“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的描写,诗人通过风吹动竹子的形象,联想到故人的到来,这一瞬间的错觉,生动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也为诗的情感增添了一层清凉的意象。
最后两句“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诗人希望能够邀请友人一同入内,抚琴共话,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生活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显示了李益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风惊暮坐:描绘傍晚微风轻拂,诗人静坐窗前,带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临牖思悠哉:在窗前思绪飘荡,表达诗人内心的悠闲与孤独。
- 开门复动竹:推开门,竹子随风摇曳,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活力。
- 疑是故人来:因竹子摇动而产生的错觉,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 时滴枝上露:树枝上偶尔滴落的露水,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稍沾阶下苔:露水沾湿台阶下的苔藓,渲染了环境的宁静。
- 何当一入幌: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期待,充满了渴望。
- 为拂绿琴埃:期盼与友人共抚琴音,清扫琴上的灰尘,象征友谊的重聚。
修辞手法:
- 拟人:竹子“动”仿佛有生命,传达出一种灵动的感觉。
- 对仗:如“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竹子、露水等自然元素象征着生命与友谊,营造出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风:象征着轻松、宁静的氛围。
- 竹: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友谊相联系。
- 露水:象征着清新与生命,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静谧,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琴:象征着文化与友谊,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益的字是什么? a) 方明
b) 少山
c) 司空 -
诗中“开门复动竹”中的“竹”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时间
c) 自然的生命力 -
诗的最后一句“为拂绿琴埃”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怀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方明
- c) 自然的生命力
- a) 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李益的《竹窗闻风》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皆以竹为意象,李益侧重对友人的思念,王维则表现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两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