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
时间: 2024-09-19 21:0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
作者:张先 〔宋代〕
相离徒有相逢梦。
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
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
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
江水不深山不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对重逢的渴望。相隔的两人只是梦中相见,门外马蹄声已响起,预示着离别的到来。怨恨的歌声留待在醉酒时再听,而远方的目送让人难忍空中的孤寂。今晚的风月,谁能与我共享?琵琶声中,似乎连凤鸟都已哽咽。人生中,最无与伦比的便是多情,然而江水虽不深,山也不重,情感却沉重无比。
注释
- 相离:相隔、分离。
- 徒:徒然、白白。
- 马蹄尘:马蹄声带来的尘土,象征离别即将来临。
- 怨歌:表达怨恨或忧伤的歌曲。
- 远目:远望,遥望的意思。
- 风月:指自然的景色,这里引申为陪伴的情感。
- 声咽:声音哽咽、难以发声。
典故解析
- 琵琶槽上凤:琵琶是一种传统乐器,凤象征高贵,常用来表达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 人生无物比多情:强调情感的深厚与复杂,反映出人的多情本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仲明,号千里,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作品多表现离别、思乡、相思等情感。他的词风清新、婉转,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木兰花》创作于张先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重逢的期盼。宋代是一个文人情感丰富的时代,张先的作品常常反映出这个时代人们对于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渴望。首句“相离徒有相逢梦”,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梦中相见的虚幻。紧接着“门外马蹄尘已动”,用马蹄声的暗示,传达出离别即将来临的紧迫感。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重逢的渴望。最后两句“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则总结了人生的情感本质,强调了多情的沉重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离徒有相逢梦:相隔的两人,只能在梦中相见。
- 门外马蹄尘已动:门外马蹄声响起,暗示离别即将来临。
- 怨歌留待醉时听:怨恨的歌声留到醉酒时再去倾听。
- 远目不堪空际送:远望天空,难以忍受离别的孤独。
- 今宵风月知谁共:今晚的风月,谁能与我共享呢?
- 声咽琵琶槽上凤:琵琶声中,似乎连凤鸟都已哽咽。
- 人生无物比多情:人生中,最无与伦比的便是多情。
- 江水不深山不重:江水虽不深,山也不重,但情感却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江水,形象地表达情感的深度。
- 拟人:声音哽咽,赋予琵琶声音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探讨了离别、思念与人生中的多情,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分离时的无奈与对重逢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蹄:象征离别,带来不安。
- 风月:象征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琵琶: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凤:象征高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离徒有相逢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门外马蹄尘已动”暗示了什么?
- A. 离别即将来临
- B. 重逢的希望
- C. 旅行的开始
-
“江水不深山不重”中,江水和山象征什么?
- A. 物质的重量
- B. 情感的深度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现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先《木兰花》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涉及思念与离别,但张先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