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鸷词》
时间: 2025-01-04 08:0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
少年昧其理,日日哺不息。
探雏网黄口,旦暮有馀食。
宁知下鞲时,翅重飞不得。
毰毸止林表,狡兔自南北。
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
白话文翻译:
养鹰并不是为了玩弄它的外形,而是希望它能在猎杀时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年轻人对这个道理不明白,整天不停地喂养着小鹰。小鹰在网里啄食黄嘴,每天早晚都有剩余的食物。哪里知道到了放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因太重而无法飞翔。羽毛丰厚的鹰止在林间的上方,狡猾的兔子在南北之间灵活地逃窜。饮食已经满足,怎么能让它再去辛劳展翅呢?
注释:
- 鸷:指猛禽,特别是鹰等鸟类。
- 击鲜力:指猎杀时所需的力量。
- 昧:不明白,糊涂。
- 探雏:指幼鸟,特别是小鹰。
- 鞲:指用来束缚的东西,这里暗指束缚小鹰的绳索或网。
- 毰毸:形容鹰的羽毛丰厚。
- 饮啄:指饮水和啄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兆,号宗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赋三方面的成就著称,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养鸷词》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理想受挫的时期。诗中通过养鹰的比喻,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告诫,强调了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养鸷词》是一首通过养鹰的比喻,来揭示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整首诗在表面上看似在讲述如何养鹰,但实际上是通过鹰的形象传达出对年轻人教育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养鸷非玩形”开篇,直接表明了养鹰的目的,并引出后文对年轻人误解的批判。诗中“少年昧其理,日日哺不息”,描绘了年轻人对养鹰的误解,认为只要不断喂食就能使鹰强大,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培养方法。
接下来的句子“宁知下鞲时,翅重飞不得”,则揭示了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会导致最终的失败。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小鹰在放飞时的无奈,反映了教育中对能力与责任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两句“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进一步强调了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如何能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深刻揭示了教育与成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年轻人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养鸷非玩形:直说养鹰不是为了玩弄它的外表。
- 所资击鲜力:是希望它能在猎杀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 少年昧其理:年轻人对这个道理不明白。
- 日日哺不息:每天不停地喂养小鹰。
- 探雏网黄口:小鹰在网中啄食黄嘴。
- 旦暮有馀食:每天早晚都有剩余的食物。
- 宁知下鞲时:哪里知道到了放飞的时候。
- 翅重飞不得:它的翅膀因太重而无法飞翔。
- 毰毸止林表:羽毛丰厚的鹰停在林间的上方。
- 狡兔自南北:狡猾的兔子在南北之间灵活地逃窜。
- 饮啄既已盈:饮食已经满足。
- 安能劳羽翼:怎么能让它再去辛劳展翅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养鹰比作对年轻人的教育。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
- 拟人:通过小鹰的无奈表现人类的教育失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养成过程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通过养鹰的比喻,诗人警示年轻人要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避免因盲目喂养而导致的终身受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鸷:象征勇猛和力量。
- 黄口:象征幼稚和依赖。
- 鞲:象征束缚和阻碍。
- 毰毸:象征成熟和强大。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养鹰的过程,也反映了教育与成长的关系,揭示了在物质满足后,如何面对成长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养鸷非玩形”是什么意思?
- A. 养鹰是为了美观
- B. 养鹰是为了猎杀
- C. 养鹰是为了娱乐
-
“少年昧其理”中的“昧”指什么?
- A. 明白
- B. 不明白
- C. 有所了解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如何养鹰
- B. 教育的重要性
- C. 自然环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对比,均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