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二首》

时间: 2025-01-14 05:33:13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堤上行二首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
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
水流无限月明多。

白话文翻译:

在大堤的尽头,酒旗相望,堤下连着船只,堤上则是楼台。日暮时分,行人急于渡河,桨声轻轻地划过水面,响彻在河流之中。江南与江北的景色交相辉映,夜晚来临,行人们在河边互相唱歌。桃叶传达着情意,竹枝则带着怨愁,水流无尽,而明月映照着这一切。

注释:

  • 酒旗:指酒楼的招牌,表示酒楼的繁华。
  • :船的桅杆,形容水面上船只的密集。
  • 幽轧:轻柔而细腻的声响,形容桨划水的声音。
  • 桃叶传情:桃叶常用作爱情的象征,传递情感。
  • 竹枝怨:竹枝常被赋予怨情,反映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诗中“桃叶传情”源自古代文人对桃花的喜爱,桃花象征着爱情与美好,而“竹枝怨”则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别情感相联系。此类意象在唐诗中频繁出现,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背景与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杏花生,唐代诗人、散文家,曾任多个官职,因其才华而受到推崇。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堤上行二首》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堤上行二首》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夜晚景象。诗歌开篇通过“酒旗相望”展示了热闹的场景,接着通过“日暮行人争渡急”的描写,将人们急于渡河的情景生动展现。桨声的“幽轧”不仅传达了水面上的宁静,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江南江北望烟波”将视野扩展,表现了江南与江北的自然风光交融。夜晚的歌声、桃叶的情感与竹枝的怨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旗相望大堤头:描绘了酒楼招牌在大堤上迎风招展的场景,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堤下连樯堤上楼:形容水面上船只密集,堤上则有楼台,展现繁华景象。
  • 日暮行人争渡急:日落时分,行人急于渡河,表现出匆忙与急迫。
  • 桨声幽轧满中流:桨划水声回荡,令整个河流弥漫着悠扬的气息。
  • 江南江北望烟波:描绘江南江北的美丽水景,烟波浩渺。
  • 入夜行人相应歌:夜晚降临,行人们在河边互相唱歌,气氛热烈。
  • 桃叶传情竹枝怨:桃叶传递情感,竹枝则承载离愁,表现复杂情感。
  • 水流无限月明多:水流潺潺,明月高挂,意境悠远,情感绵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叶传情”比喻爱情的传递。
  • 拟人:桨声“幽轧”赋予声音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江南江北”与“入夜行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与生活中相互交织的情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思索。

意象分析:

  • 酒旗:象征繁华与欢愉,代表人们的生活状态。
  • 桨声: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宁静的气息。
  • 桃叶:象征爱情与情感的细腻。
  • 竹枝:代表着离别与怨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酒旗相望大堤头”中的“酒旗”指的是什么? A. 酒的品牌
    B. 酒楼的招牌
    C. 酒的种类
    答案: B

  2. “日暮行人争渡急”中,行人为什么急? A. 天快黑了
    B. 赶时间
    C. 想回家
    答案: A

  3. 诗中用到的意象“桃叶”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离愁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刘禹锡《堤上行二首》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静谧的意境,而刘禹锡则通过动态的场景展示人们的生活。这种对比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禹锡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