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两牧子骑牛晚渡》
时间: 2025-01-06 05:0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两牧子骑牛晚渡》 —— 陈霆 〔明代〕
沙上行行人渐少。一声断角谯门杳。烟霭微茫笼树杪。斜阳倒。乱鸿数点青山小。人正饥来牛正饱。驱鞭懒顾平原草。两两绝流归去好。寒塘悄。西风吹雪芦花老。
白话文翻译
沙滩上走来走去的人逐渐变少,远处传来一声断角的声音,谯门显得十分遥远。烟雾轻轻笼罩着树梢,夕阳斜斜地照射着。几只孤雁在青山上飞过。人正饿着肚子,而牛却吃得饱饱的。驱赶牛的鞭子懒得再去管平原的草。两边的流水归去正好。寒塘显得静悄悄的,西风吹来,芦花也显得苍老。
注释
- 谯门:古代城门的一种,指代城市的边缘。
- 乱鸿:指飞舞的孤雁,象征孤独和游荡。
- 驱鞭:驱赶牛的鞭子,表现牧人的懒散。
- 寒塘:指寒冷的池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以写景抒怀见长,作品多描写乡村自然风光与人情民俗,笔调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安定,农业经济相对繁荣,诗人在此背景下描绘了牧人的生活,反映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渔家傲 两牧子骑牛晚渡》体现了明代诗人的独特风格,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黄昏时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开篇即以“沙上行行人渐少”引入,描绘了人们在黄昏时分逐渐离去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感与宁静感并存的氛围。
“烟霭微茫笼树杪”一句,通过“烟霭”描绘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表现了自然的魅力。再加上“斜阳倒”的意象,诗人用光影的变化来渲染情感,使得整首诗更显动人。诗中“人正饥来牛正饱”的描写,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诗句“寒塘悄。西风吹雪芦花老。”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寒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宁静与安逸。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潜藏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沙上行行人渐少。:描绘黄昏时分,沙滩上人们渐渐离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一声断角谯门杳。:远处传来的断角声,给人以孤独感,谯门的遥远也象征着人们的离去。
- 烟霭微茫笼树杪。:轻烟笼罩树梢,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斜阳倒。:夕阳西下,光影的变化使得景色更加迷人。
- 乱鸿数点青山小。:孤雁飞过青山,象征着孤独与自由。
- 人正饥来牛正饱。:人与自然的对比,表现出人与动物的生活状态,暗示人们的劳碌与牺牲。
- 驱鞭懒顾平原草。:牧人对草地的懒散态度,反映了惬意与安闲的生活状态。
- 两两绝流归去好。:两岸的流水归去,象征着归属与安定。
- 寒塘悄。:寒冷的池塘显得宁静,增强了诗的冷清感。
- 西风吹雪芦花老。:西风中芦花显得苍老,暗指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霭微茫”,将烟霭与迷雾相提并论,增添神秘感。
- 拟人:如“西风吹雪芦花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人正饥来牛正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沙滩: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孤独的生活。
- 夕阳: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孤雁:象征着自由与孤独。
- 寒塘:象征着静谧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渔家傲》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霆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人正饥来牛正饱”意指什么?
- A. 人比牛更辛苦
- B. 牛比人更幸福
- C. 人与牛的关系
- D. 两者平等
-
“寒塘悄”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独宁静
- C. 兴奋
- D.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情的思考,但《渔家傲》更侧重于平静的乡村生活,而《月夜忆舍弟》则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情感的纠结。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